“老好人”何炅落难记:当潮水退去,才知谁在裸泳
2024-09-15 15:12:54
“太监”和“宦官”究竟有何区别?如果分不清,很容易贻笑大方
文|鲸探所
编辑|鲸探所
在许多古装电视剧中,那些把弄皇权的太监,一般都被称为“宦官”。
事实上,我们都被误导了。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太监”和“宦官”其实是两种身份不同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要是分不清楚的话,很容易贻笑大方的。
“宦官”和“太监”这两个名词,在后世常被混为一谈,作为指代中国古代服侍君主的阉人奴役的统称。
然而这两个看似相似的词语,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指代的对象和内涵都各不相同。
关于宦官最早的记载,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
根据《周礼》的记载,宦官最初只是负责皇室日常事务的仆役。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出现了职官教育,宦官逐渐演变为既当官又学习的士人阶层,所以《礼记》中说“宦学事师”,宦字就是当官的意思,指代为求得官职而奔波的士人。
就比如说“宦游人”中的“宦”,就是追求或已经得到官职的意思,“宦”的另一层含义为“养”,指依附权貴获得养活。
如果说西周的宦官还只是皇室仆从,那么到了汉朝,宦官的地位就有了很大的变化。
根据史书记载,汉代宦官仍然保留着士人的性质,他们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中常侍殿省工作。
当然了,汉代也开始少量起用阉人担任宦官,但并非主流,这一点与后世的太监有本质不同。
而太监作为一个专门的称谓,直到唐代才开始出现。
当时唐高宗改殿中省为中御府,太监和少监这两个官职被正式设立,主要负责管理君主的日常起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级别较高的阉人宦官才能担任,普通的人是根本触碰不到的。
到了明代,内廷设有十二监,主官都称太监,但一般宦官还不能称太监,直到清朝,太监才成为所有宦官的统称。
在这之后,“太监”逐渐成为了专指高级内廷宦官的称谓,而宦官则成为所有阉人官吏的统称了。
从名称的变迁过程可以看出,宦官和太监在早期是有区别的,太监的含义也经历了从指高级内宦官到泛指全部宦官的变化。
这种名词使用习惯的变化,反映出了它们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演变历程。
那么,为何宦官与太监会被普遍认为是一样的呢?
太监和宦官是中国古代宫廷中的两个特殊群体,他们长期为皇室服务,并在宫廷中扮演重要角色。
随着历史的演变,这两个群体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这两个词语在中国历史上频繁出现,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千变万化的。
太监最初出现在汉朝,是专门侍奉皇帝和守卫后宫的阉割男子。
根据史书记载,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便有过数千名的太监。
这些太监身份低下,地位接近奴隶,主要负责后宫的杂务和保护工作,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后,为了防止宫廷权力过分集中在外戚手中,也广泛使用太监的管理宫禁。
随着时间推移,太监逐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宫廷角色。
而宦官则起源于唐朝,原本是皇帝身边的家臣,不同于太监的身份低下,唐代宦官大多通过考试进入朝廷,需要接受教育,是备受皇帝重用的心腹。
在这之后,宦官逐渐演变为了必须经过阉割才能担任的角色。
可以看出,太监和宦官的区分很大程度上是名义上的,太监和宦官最初有明确的区分:太监注重侍奉保护,宦官则像公务员。
尽管两者起源和最初身份不同,但实际上都在皇权的支持下发挥着特殊政治影响力。
这种区分在明清时开始淡化,太监地位提升,成为了皇权的辅助者,而宦官职能缩小,最终被废除。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监的地位迅速提高。
明朝中后期开始,一些太监凭借侍奉皇帝左右的机会,获得皇帝的信任和宠幸。
这些太监不再只是保镖,而是直接介入政治,他们在宫廷中的权力甚至超过了宰相,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等级秩序。
到了清朝,太监的政治地位更是空前,直接决定朝政走向,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实行闭门制度,皇帝生活在深宫之中,身为近侍的太监就成为皇帝与外界联系的桥梁。
一些权倾朝野的太监都是依靠皇帝的信任而手握大权,这已经完全颠覆了太监在历史上低微的印象。
渐渐地,宦官的政治地位却日益下降,反而由太监取而代之,成为了宫廷中的主要力量。
名义上宦官地位高于太监,但实质权力完全相反。
这让许多宦官颇为不满,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监掌控大局。
于是,太监几乎可以代表所有的宦官。
当然了,太监的政治地位也并不稳固,他们并无世袭基础,完全依赖皇帝的宠信,一旦失宠,就会迅速倒台。
所以说太监尽管权倾朝野,却也时刻小心翼翼,深居简出。
事实上,我们所熟知的郑和下西洋中的主角郑和,也是宦官出身的。
郑和其实原本是姓马的,名为马和,出生在云南昆明。
事实上,他本该过着平凡的生活,然而在11岁那年,他成为了明军南征云南战争的一个小战俘,被迫离开家人,踏上征战的道路。
不过历史上关于郑和身世的记载并不是非常详细。
在战俘营里,马和遭遇了残酷的命运,按照当时的惯例,所有儿童战俘都要被阉割,马和也被阉割成为了一名太监。
作为俘虏和太监双重身份的他,被送到北平城,成为了当时燕王朱棣的一名随身侍者。
聪明机灵的马和很快就赢得了朱棣的信任和喜爱,他在几次北征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立下战功,这也为他后来指挥航海,成功完成七下西洋奠定了基础。
朱棣登基之后,非常信任和喜爱马和,并且封他为内官监太监,赐他“郑”姓。
在这之后,马和改名郑和,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他带领数十万人,七次远航西洋各国,足迹遍布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东岸,对沿途各国文化风俗均有较为详尽的记录。
但是郑和艰辛跋涉,屡建奇功,加强了中国同西方各国的经贸交往和文化交流。
可以说,郑和下西洋,不仅展现了中国雄伟的国力和气魄,同时也彰显出了郑和的勇毅与才华,并且在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笔。
要知道,1405年,郑和奉命率领2万多人,搭乘数百艘远洋大船首次西洋,想要扩大明朝在海外的影响力。
在这之后又六次出海远航,足迹遍布亚、非两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船队所到之处,没有不受欢迎的,这些国家对中国舰队又惊又喜,纷纷设宴款待使团,连馈珍宝。
不仅如此,郑和出使各国,还恪守“礼乐毋枉,信义为先”的准则,树立了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
可以说,郑和的远航,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东西方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交往,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无疑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伟大壮举。
而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一个出生卑微的太监,却成就了如此伟大的事业,他开拓视野的勇气和胸怀天下的气度,成为了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
2024-09-15 15:12:54
2024-09-15 15:10:47
2024-09-15 15:08:40
2024-09-15 15:06:33
2024-09-15 15:04:26
2024-09-15 15:02:19
2024-09-15 15:00:12
2024-09-15 14:58:05
2024-09-15 14:55:58
2024-09-15 14:53:51
2024-09-15 14:51:44
2024-09-15 14:49:37
2024-09-15 14:47:30
2024-09-15 14:45:23
2024-09-15 14:43:16
2024-09-15 14:41:09
2024-09-15 14:39:02
2024-09-15 14:36:55
2024-09-15 14:34:48
2024-09-15 14: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