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常见的五大类型
2024-09-16 09:29:28
700亿市值蒸发的背后 从最贵到破发 步长制药到底咋了?
导读:
相信谁也没有想到,拿下IPO新规以来破发“第一滴血”的个股,竟然是曾经的A股“新人王”。这位“新人王”这一年过的很悲催,“拳头产品”被打压,学术推广费居高不下,持续的增收不增利状态让资本市场开出抛弃令,700亿市值蒸发。
步长制药,你到底咋了?
作者:木丁丁
编辑:许诺
一年蒸发700亿市值!没错,这并不是商业电影中俗套的剧情。
据悉,2016年11月18日,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步长制药”)以 “年内最贵新股”的身份强势登陆A股,发行价55.88元。随后股价一路狂奔至155.41元的历史最高位,一时间成为A股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同
截至今年1月15日,步长制药报收49.64元/股,跌破发行价。相较于股价巅峰时,市值蒸发数百亿元。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但 “最贵新股”摇身一变,成为IPO新规以来首只破发个股,步长制药经历的恐怕是冰河世纪。
导致步长药业冰火两重天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且听铑君道来。
中药真的不行了?
步长制药的主打产品丹红注射液属于中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的处方药。
招股说明书显示,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丹红注射液的年销售金额分别高达41.61亿元、38.31亿元和33.6亿元,合计达113.52亿元。该产品平均收入占比超过30%,利润占比更稳居40%以上。
由此可见,丹红注射液是步长制药的“拳头产品”。
然而,这个“拳头产品”的问题着实不少。
公开资料显示,丹红注射液从2015年至今在11个省(市)26次被预警(严格监控)、限制使用。
据悉,丹红注射液市场使用率较高,但由于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其安全有效性受到质疑。
随着2017年国家版医保目录更新,丹红注射液虽然仍列乙类医保名单,但被严格限制用于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有明确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证据的重症患者。
这就为丹红注射液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去年12月,广东省卫计委发文规定,各医疗机构科学遴选编制重点药品监控目录,中药注射剂、抗肿瘤辅助药等六类药物被纳入重点监控范围。这对中药注射剂类的丹红注射液又是一个打击。
不只丹红注射液,步长制药培育出的另一款专利中药,脑心通胶囊同样存在问题。
相关资料显示,2017年4月,脑心通胶囊中丹参酮ⅡA含量检测不合格被食药监部门曝光。同年7月,脑心通胶囊被消费者投诉发现类似毛发的不明物质。
众所周知,中药是不合格药品的 “重灾区”。中药的质量控制,一直是让中医药界头疼的问题。
以最常见的中药之一,小柴胡颗粒举例。该药品曾被军事医学研究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乔善义发现存在部分问题。
乔善义表示:“国内13个厂家生产的小柴胡颗粒与传统汤剂的化学成分物质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产品质量差异很大,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差异大;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差异也大。”
质量参差不齐,主要是由于各个环节缺乏统一标准和检测方法。目前,相关部门对中药的管理愈发全面,监控更加严格,这直接导致中药的生存空间受到限制。
显然,资本市场也看到质量问题对中药行业发展的负面作用,步长制药股价的暴跌也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主打中药产品的步长制药,要解决中药质量问题,还需从中药现代化转型入手。
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董事长赵超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步长制药未来努力的方向是“科技中药”。
然而,步长制药的实际行为并未体现将“科技中药”作为企业发展重点的迹象。
市场及学术推广的神秘面纱
招股书显示,步长制药2013-2015年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用分别约为44.66亿元、51.83亿元以及58.41亿元,分别占同期销售费用总额的比例高达89.69%、86.79%、88.87%。
超高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用,在步长制药上市后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越发越勇之势。
图片来源于网络
招股书显示,步长制药2016年上市后,市场及学术推广费达到60.13亿元,占营收比高达48.8%。对比同年研发费用仅为3.9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4.21%。同时,其2017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达55.6亿元,占营收比例为58.9%,而研发投入仅为1.36亿元,占营收比例为1.67%。
市场及学术推广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药企忽略最根本的药品研发而专注于此。
步长制药曾表示,公司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主要包括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各类学术推广会等活动产生的会议费、差旅费等。
其2016年报显示,公司营销模式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脑心同治论指导下的专业化学术推广。
如此来看,步长制药“重推广,轻研发”的做法有迹可循。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医药行业公司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一直都是商业贿赂的高发区,并且步长制药居高不下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用存在侵蚀公司业绩的风险。
这一观点的提出,难免勾起人们2006年的回忆。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被查,导致一批行贿人员被曝光,步长集团创始人赵步长赫然在列。经司法机关查实,郑筱萸于2002年下半年收受赵步长给予的钱物,为该公司申报其生产的脑心通胶囊“从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获批提供帮助。
不仅如此,在2016年判决的三起相关案件中,上杭县溪口镇卫生院药房负责人黄某、上杭县稔田镇卫生院院长温某、上杭县茶地乡卫生院院长陈某因收受步长制药业务员的药品回扣被判受贿罪。
市场及学术推广费一直是医药行业中敏感的话题,主营血液制品的ST生化就曾被深交所问询,其学术推广费的发生是否合法合规,是否涉及以礼品、旅游服务、代金卡等形式回馈给邀请的医生、医药代表等违规行为。
医药企业利用市场及学术推广费进行商业贿赂,已是“公开的秘密”。对于商业贿赂,自有司法机关进行调查处理。铑君关心的是,高昂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后果。
如何化解“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最直接的后果即是步长制药营收减少。
数据显示,步长制药2013-2015年 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5.9亿元、103亿元以及11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1.7亿元、13.2亿元以及35.4亿元。
可以看出,无论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公司在上市前均处于逐年增长态势。
然而,在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创下新高的2016年,步长制药出现营收增速放缓、归母净利润同比暴跌近五成的尴尬情形。
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为123.21亿,同比增速由三季报的15.78%降至5.71%。而归母净利润仅为17.69亿,同比减少49.97%。
同时,由于超高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导致步长制药的业绩惨淡。
2017年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92%。净利润11.30亿元,同比下降10.2%。至于业绩下降的原因,步长制药在三季报中未进行详细披露。但“增收不增利”情况的真实原因,明眼人早已看透。
当然,面对“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步长制药也没有坐以待毙。
步长制药去年12月发布公告称,拟以不超过1.18亿元,收购福建新武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武夷制药”)70%股份。
对此,专家表示,步长制药此举意在调整自身产品结构,提高自身市场占有率,降低主营产品单一的风险。但公开资料显示,新武夷制药未审计的2017年1-10月数据显示净利润-70,458.28 元。
有媒体认为,新武夷制药危机重重,收购这样一家经营能力不佳的公司对于步长来说实为冒险之举,或将进一步拖累本已惨淡的业绩。
本文为铑财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
2024-09-16 09:29:28
2024-09-16 09:27:21
2024-09-16 09:25:14
2024-09-16 09:23:07
2024-09-16 09:21:00
2024-09-16 09:18:53
2024-09-16 09:16:46
2024-09-16 09:14:39
2024-09-16 09:12:32
2024-09-16 09:10:24
2024-09-16 09:08:17
2024-09-16 09:06:11
2024-09-16 09:04:03
2024-09-16 09:01:57
2024-09-16 08:59:50
2024-09-16 08:57:42
2024-09-16 08:55:36
2024-09-16 08:53:28
2024-09-16 08:51:21
2024-09-16 08:4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