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医学院,为何不在滨州,而在烟台?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
2024-09-16 10:47:47
蒙古人种概况
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黄种人、亚美人种、蒙古利亚人种,是世界四大人种之一。其数量在四大人种中排名第二。约占世界人口的37%。
所谓的黑白黄三大人种,是作为政治概念登上历史舞台的,具有政治意义。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于乌拉尔地区、东亚、北亚、东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南亚、东南亚、马达加斯加、美洲、大洋洲。
体质特征
部分蒙古语族具有独立的浅色特质(金发碧眼),是一种独立的人种特征;其肤色多呈白色、淡黄色,部分较为红润;黑色且较为细直的毛发,胡须和体毛不发达;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鼻宽度中等,鼻尖点指数中等;眼裂中等,褐色虹膜,上眼睑褶发达,大多眼有内眦褶遮盖泪阜;上门齿舌面的铲形结构也是黄色人种的显著特征之一;美洲印第安人的面部不像北亚说蒙古语族的人的面部那样扁平鼻根较矮,大多为长颅型,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
分类
折叠
远古时期
远古,黄色人种主要讲乌拉尔语系、汉藏语系、蒙古语族(也有学说认为属于汉语族鲜卑语支A)、通古斯语族(也有学说认为属于汉语族鲜卑语支B)、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言)、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印第安诸语言、波利尼西亚语族等。
折叠
近一万年前
在近一万年前,乌拉尔人横扫乌拉尔地区。但后来,由于乌拉尔人的文化过于落后--比如芬兰人15世纪才出现国家,他们逐渐被排挤到边远地区,乌拉尔人很早就开始和白色人种混血,现代乌拉尔人多是黄白混血种,甚至是白人,他们分布在乌拉尔地区。主要语言是匈牙利语,芬兰语,爱沙尼亚语,莫尔多瓦语(不是摩尔多瓦),科米语,阿卡利阿语。
误区
鲜卑源出于周灭商时,商族的卑部族,其随箕子被封于鲜地后,成为鲜卑,后形成东胡,而因为箕子后到鲜地,箕子到鲜地之后,鲜地改称朝鲜,这是因为箕子原在陕西合阳县立有"难国",而该地域当时叫朝邑,韩城紧挨在其北边,结果,朝韩二字都从这里被带到朝鲜。这就是为什么东胡拓跋满洲蒙古鲜卑与朝鲜族的居住地如此之相近的原因。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古代鲜卑族的后裔锡伯族(通古斯语族满语支)也为黄色人种。
蒙古源出蒙兀室韦,室韦为鲜卑后裔。蒙元时期,突厥蒙古结盟,蒙古的回鹘式蒙古文也来源自维吾尔,所以这段时期少数蒙古人可能和突厥人有混血,但不是白色人种,最多算黄白混血。而魏晋时期的统治家族拓跋氏也为蒙古语族。
从分子人类学的意义上来看,鲜卑人和蒙古人的主要Y染色体为C属于棕色人种的后裔。
总结:西胡维吾尔突厥匈奴属于白色人种,东胡满洲蒙古鲜卑属于黄色人种。因为气候冷所以蒙古也有金发碧眼,但是蒙古的金发碧眼是由于黄色人种迁徙到北亚之后由于后期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金发碧眼不是白种人特有,就像白种人里面也有黑头发一样。黄种人是体质人类学的分离方法,并不是用头发颜色和虹膜颜色来划分的,而是用五官和骨骼来划分。按照五官和骨骼来划分华夏、鲜卑、满洲、蒙古、为同一人种起源,并且出自于同一民族:中华民族。
结论:蒙古源出蒙兀室韦,室韦为鲜卑后裔。蒙古人的体质特征反映了鲜卑人的体质特征。少数鲜卑人中所谓的白色人种特征正是黄色人种体质特征中的一个独立类型,并不是和白色人种混血的结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及周边国家发掘的鲜卑墓葬中出土的人类遗骨并无一例具有白色人种特征的原因(据潘其风、韩康信:《东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人骨研究》、朱泓:《从扎赉诺尔汉代居民的体质差异探讨鲜卑族的人种构成》、《朝阳魏晋时期鲜卑墓葬人骨研究》(辽宁朝阳为慕容鲜卑的故国)、《人种学上的匈奴、鲜卑与契丹》等书研究成果看,鲜卑人(包括慕容鲜卑)属于黄色人种),金发碧眼只是体表特征,骨骼还是黄色人种的类型。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古书中一再强调某些鲜卑人(如慕容氏)"肤白"(体表特征),但并未书写其"高鼻深目"(骨骼特征)。
先看一段材料:高纬度地区的蒙古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有金发碧眼的浅色特质,以下简称为浅色特质,但非常有趣的是,根据前苏联科学家在蒙古国做的研究著作指出,凡是具有这种特质的蒙古人面部和体型表现为典型的黄色人种,但却有很强的浅色特质,众所周知所谓的金发碧眼是由人体的黑色素比例所决定,蒙古人的浅色特质的原理也不例外。但是蒙古人的浅色特质和欧洲的浅色特质有很大的区别,让苏联科学家惊奇不以的是蒙古人的浅色特质在不同年龄段都会有相应的变化,这一特点和欧洲波罗的海类型浅色特质的几乎无变化的特点是相反的,书中提到有些蒙古人年幼时为浅褐色眼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成绿色,或者会从绿色逐渐变成黄色,发色和眼睛相比更为不稳定,很多蒙古人在年幼时头发为黄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色会变成浅棕或灰棕甚至会边成黑色。有高达将近40%的蒙古人在青春期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浅发色、浅色眼睛的特质,其中将近23%的人较为明显,大约8%的人浅色特质特别明显,而且年龄越小,相应的浅色特质就越明显。
但即使如此,这些人的浅色特质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退化。但同时在一些人身上也有相反的现象,即浅色特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加强,但大部分有着浅色特质的蒙古人,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在经历发育期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稀释自身的浅色特质,但其余的人会终身保持这种特质,也就是说蒙古人的这种浅色特质相对于欧洲波罗的海类型的浅色特质来说并不是很"稳定",而且蒙古人身上所体现出的浅色特质和欧洲波罗的海类型所体现出的浅色特质相比还有很多的不同,比如欧洲波罗的海类型的碧眼多为蓝色,浅褐色和绿色的眼睛相比较少,而碧眼的蒙古人多为浅褐色和绿色的眼睛,蓝色眼睛的蒙古人则较为少见,而且有着这种特质的蒙古人的肤色并没有欧洲波罗的海类型浅,并且和欧洲波罗的海类型的浅色碧眼比,蒙古人的碧眼多为深色,其中书中提到有及少部分的蒙古人,有着深蓝色的眼睛,这和欧洲波罗的海类型的天蓝色的眼睛是迥然不同的,苏联科学家认为,蒙古人的浅色特质并不来源于和白色人种的混血,而是一种独立的的人种特征。
折叠
黄色人种
分为十类
乌拉尔地区:
乌拉尔语系;
东亚:
中国(中国人),
朝鲜半岛(朝鲜族),
日本列岛(大和民族);
北亚:
蒙古语族(也有学说认为属于汉语族鲜卑语支A);
东北亚:
通古斯语族(也有学说认为属于汉语族鲜卑语支B);
西伯利亚地区:
爱斯基摩-阿留申语系(古西伯利亚诸语言);
南亚:
南亚类型处在东亚类型和马来类型之间(这里的南亚类型指的是南亚黄色人种,不是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或者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之间的混血印度人,说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和南亚语系,很多学者认为苗瑶语系、壮侗语系与南亚语系之间有关系);
东南亚:
部分为南亚类型(这里的南亚类型指的是南亚黄色人种,不是雅利安人、达罗毗荼人、或者雅利安人和达罗毗荼人之间的混血印度人,说苗瑶语系、壮侗语系和南亚语系)其余为马来类型(印度尼西亚语族);
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岛上的梅里纳人为马来类型印度尼西亚人血统(印度尼西亚语族);
美洲:
印第安诸语言;
大洋洲:
大洋洲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为印第安人血统(波利尼西亚语族)。
2024-09-16 10:47:47
2024-09-16 10:45:40
2024-09-16 10:43:33
2024-09-16 10:41:27
2024-09-16 10:39:20
2024-09-16 10:37:13
2024-09-16 10:35:06
2024-09-16 10:32:59
2024-09-16 10:30:52
2024-09-16 10:28:45
2024-09-16 10:26:38
2024-09-16 10:24:31
2024-09-16 10:22:24
2024-09-16 10:20:17
2024-09-16 10:18:10
2024-09-16 10:16:02
2024-09-16 10:13:55
2024-09-16 10:11:48
2024-09-16 10:09:41
2024-09-16 10: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