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到底是什么?
2024-09-14 12:31:07
两个高考状元:一个考入清华,致敬中产;一个进入北大,感谢贫穷
掐指一算,有位当年轰动一时的高考状元,今年该毕业了。
他,居闹市之央,家境优渥,以690分考入清华。
所以大大方方致敬中产,引起“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深刻讨论。
他就是2017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
在熊轩昂戳破太多人痛点,迈进清华校园的第二年。
另一位状元“打脸”而来。
她,处山村之远,家境贫寒,以707分考入北大,却也不卑不亢感谢贫穷。
她就是王心怡,2018年河北省文科状元。
熊轩昂与王心怡,代表了两个阶层,两种声音,两种成长轨迹。
看似不同,却又殊途同归。
来自北京的熊轩昂,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大家庭中。
父母都是外交官,独生子熊轩昂从出生起,就享受到一般同龄人享受不到的资源。
但外交官父母,也带给熊轩昂另一层身份--外交留守儿童。
熊轩昂1岁时,爸爸因为工作需要就去了赞比亚,一“驻”就是3年。
4岁那年,爸爸才终于有时间回国探亲。
可面对眼前这个,别人都让他叫“爸爸”的陌生男子,小熊轩昂只能勉强挤出一句“叔叔”。
5岁的时候,爸爸终于能回到熊轩昂身边。
但妈妈又被外派,常驻东帝汶,一呆也是4年。
熊爸爸白天也要忙于工作,熊轩昂主要还是被“隔辈”亲人带大的。
正所谓上帝会关上一扇门,也会打开一扇窗,反过来亦然。
命运给熊轩昂打开一扇大门。
通过这扇门,他出生即在一个光鲜的世界,享受80%普通孩子享受不到的条件和资源。
但却也虚掩了一扇窗。
80%孩子所拥有的,父母常伴身边的快乐,在他的成长期也成了奢侈品。
但即使这样,熊轩昂并没有因为父母不能常伴左右而成为“问题少年”。
“高质量的陪伴,胜过朝夕相处”。
熊轩昂的童年,就是在浓度极高的爱和极度平和、自由、融洽的环境中成长。
即使家人并不常在身边,但彼此的关怀、尊重他都看在眼里,感受在心中。
熊轩昂幼儿园老师这样评价他:
这是一个成长于幸福家庭里的孩子。
就在和父母聚少离多的熊轩昂,成长为幸福儿童的时候。
出生在河北省枣强县的王心怡,就像她家乡的名字一样,已经“早早强大”起来了。
王心怡的老家枣强县,是出了名的贫困县。
王心怡并不是家中的独生女,她与弟弟、父母、外婆以及不能自理的外公一起生活。
虽然一家几口,仅靠两亩贫瘠的土地,和父亲打工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
但王心怡对贫穷却没有什么概念,直到一个变故,让她第一次感受到生活的沉重。
8岁那年,王心怡的姥姥被查出患上乳腺癌。
平静的生活如向湖面投了颗石子一般,突然被击得粉碎。
至此王心怡才知道,原本以为的平静湖水下,暗藏着怎样的漩涡。
高昂的治疗费用,拍在窘迫的王家人头上,他们的天塌了。
即使四处借钱给姥姥治病,却只是杯水车薪。
躺在病床上的姥姥,惦记的不是自己,而是家里的牲畜和几亩地。
看到无力与病魔和命运对抗,一点点燃尽自己的姥姥。
现实的无力感,钻进王心怡的骨髓,钻心地疼。
幼小的王心怡,也第一次感到被贫穷扼住喉咙的窒息。
姥姥走后,生活的苦难并没停止。
王心怡的母亲要照看不能自理的外公,打理家中的一亩三分地,无法外出工作。
常年操劳,导致王心怡的母亲疾病缠身,看病也需要钱。
在外打工的爸爸,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
但他的工作并不稳定,收入也少得可怜。
母亲、外公的医药费,以及姥姥治病欠下的债。
一笔笔直戳王家人的痛点,生活过得拮据而紧缩。
收入有限,就要精打细算着过。
王心怡和弟弟的衣服,大部分都是亲戚孩子穿过的旧衣。
母亲会精心把旧衣洗干净,并且告诉他们:
穿衣不图多么好看,干净、保暖就很好了。
王心怡和弟弟也深知家庭的难处,从不吵着要新衣、新鞋。
但是那些磨坏的鞋子、老气的衣服,让王心怡和弟弟成了同学中被吐槽的对象。
初一那年,一个不怀好意的男生,嘲笑王心怡穿的棉袄“土掉渣”。
王心怡哭着回家,告诉妈妈心中的难过和委屈。
妈妈没有哭穷,也没有硬要她理解成人世界的不易。
只是安定而平和地说:
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
王心怡瞬间就懂得了,人生的路并不是走给别人看的。
走好自己的路,别人要去说什么,我们无法控制更不必在意。
那件棉袄,后来她一直穿了三年。
贫穷没有带给王心怡自卑,富有也没带给熊轩昂狂妄。
从小学到高中,熊轩昂的学校都不是最顶尖的。
离家近为第一原则,在此基础上,再挑一个相对条件较好的。
幼年时期的熊轩昂,生活以玩为主。
直到上了幼儿园,熊轩昂看到班上经常有一些同学,因为画画得好被老师表扬。
没得到表扬的熊轩昂,便把自己的羡慕与沮丧告诉了妈妈。
妈妈这才给他报了第一兴趣班,鼓励他,与其难过不如做到。
但也并没有硬性要求,只是培养自信,然后开心就好。
后来在尊重熊轩昂意愿的基础上,又陆续给他报了一些围棋、珠心算、英语等课程。
目的,只是为了培养他的心性与专注力,而不是获奖、考级。
熊轩昂的母亲没有“海淀妈妈”们鸡娃的焦虑,没有事事处处非要达到顶尖水准的严苛。
她只希望孩子能够在良好、和谐、宽松,有规矩也懂尊重的环境与亲情氛围中,快乐地成长。
生于大城市的熊轩昂,没有成天在培训班里打转。
而是跟着外出工作的父母,去更多地感受、了解这个世界。
小小年纪便去过最年轻的国家东帝汶,也到过最古老的欧洲堡垒。
走过更多的地方,也体会了更丰富的人间。
自由、开放却又有原则的家庭教育,让熊轩昂长成一个独立有主见,自信不张扬的大男孩。
生活在几百公里外的王心怡,虽然穿的是粗布旧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从不知培训班为何物。
但妈妈对王心怡的爱,同样营养满分。
从一岁起,妈妈就陪着王心怡看图画书,讲故事给她听。
上学了,学校里的食堂太贵,妈妈就亲手做好可口的饭菜。
风雨无阻地去接她和弟弟下学。
下雪了,妈妈就带着他们一边聊学校趣事,一边欢快地打雪仗。
享受最天然也最纯粹的亲子时光。
妈妈还带着姐弟俩,一起捉虫子喂鸡、下地种田。
和妈妈相处的每一秒她都觉得很美好,王心怡也从没觉得劳动是辛苦的。
等待小鸡长大、生蛋,下地种田玩水,爬树摘桑葚,零距离接触大自然……
这些都是王心怡最爱的“兴趣班”。
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从没重男轻女,更不会要求她为了弟弟放弃学业。
相反,王心怡的妈妈希望她能热爱读书、学习,她明白读书也许是改变王心怡人生的唯一方法。
她深知读书的意义,却也从不强求王心怡一定要为了家庭的崛起而读书。
她所做的,只是鼓励她支持她,尽可能地去创造条件,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王心怡也深知父母的大爱和辛劳,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家人分担。
即使上了高中课业繁忙,但一有机会,她就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关心、孝顺父母。
在王心怡刚进入文科班那一年,熊轩昂参加高考,并一举夺魁成了北京文科状元。
真正让他“走红”的却不是690分的傲人成绩,而是采访中那一番“争议”言论。
其实,如今再回顾媒体对熊轩昂话语的解读,会觉得其中误会太深。
我们也能理智地品出,那多半是断章取义,是贴合“流量”、“话题”的需求。
他说自己生长在“中产阶级”,享受了优越的先天条件。
这一方面是感恩。
他知道自己所拥有的许多优势,都是父母足够努力才获得的。
他能认清这一点并大方说出来,正代表他的诚恳与清醒。
而另一方面,所谓的“中产优势”也包含着熊轩昂的一份谦虚。
看了熊轩昂的高三计划表,你就会明白,这样的结果并非躺赢。
他并不是在父母的资源上坐享其成,而是有着自主的内驱力。
别人看他健身、打篮球、玩游戏都不耽误,每天十点入睡,好像在“玩儿着学”。
但其实学霸的霸气,在于他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严丝合缝、井井有条。
学习时就拼劲全力去学,放松时就完完全全放松。
无论学习还是休息,他都达到了一种极度投入的状态,实现了近乎“心流”的境界。
所以,北京有那么多家境优渥的同届考生,唯有他成了状元。
他说,高考状元大都出身和他相似的家境,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但他也说:
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所以王心怡的出现,其实并不是打脸熊轩昂。
却恰是验证了努力对人生的意义,验证了家庭环境与氛围对人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王心怡的父母,无论工作、能力,还是知识水平,都无法与熊轩昂的父母匹敌。
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的时候,王心怡还在老师介绍的培训班里,给人补课赚钱。
但这对贫苦的“寒门父母”却在教育的理念和心态上,与外交官父母达到了相似的境界。
他们同样自由、开放、包容,爱孩子为孩子默默铺路。
他们勤勤恳恳工作,彼此体谅、照顾,不自私却爱人。
这些都将阳光种进了王心怡的心中,她的生活贫瘠,但思想和心灵不贫瘠。
所以她感谢贫穷,并不是真的感谢贫穷带给她的苦难。
而是感谢,在贫穷这份太多人眼中原罪式的苦难中。
她所品尝到的人生真相,是如何激励她去顽强生长。
世界本就不公平,也无法实现绝对的公平。
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生来连去罗马的盘缠都不够。
但光有物质上的“罗马”,并不能决定人生的走向和结局。
即将毕业的熊轩昂,他乐观、积极,致敬中产。
希望未来可以身体力行,帮助更多人成长,一起发掘美好人生。
还在北大的王心怡,她达观、开朗,感谢贫穷。
努力学习之余她还加入公益组织,志愿通过自己的能量,带给更多人力量。
中产,成就了熊轩昂绝佳的起点。贫穷,也没有堵死王心怡所有的路。
人生是一场长跑,跑出怎样的成绩单,还要靠自己的努力与选择。
当你有热情又自信,有梦想也有力量,并把力量用在对的地方,去努力实现梦想。
罗马并非神话,不放弃,你就是自己的罗马神话。
-end-
作者:长夜暗萝
2024-09-14 12:31:07
2024-09-14 12:29:00
2024-09-14 12:26:53
2024-09-14 12:24:46
2024-09-14 12:22:39
2024-09-14 12:20:32
2024-09-14 12:18:25
2024-09-14 12:16:18
2024-09-13 23:44:38
2024-09-13 23:42:30
2024-09-13 23:40:23
2024-09-13 23:38:17
2024-09-13 23:36:10
2024-09-13 23:34:03
2024-09-13 23:31:56
2024-09-13 23:29:49
2024-09-13 23:27:42
2024-09-13 23:25:36
2024-09-13 23:23:29
2024-09-13 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