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更新
2024-09-14 12:20:32
天才的中国“兵工之父”,亲戚却比他名气大,曾三次险遭日谍暗杀
1999年9月,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一场为23位科学家举办的表彰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钱学森代表“两弹一星”元勋,在致辞说道:“我们今天能交出这样一张成绩单,要特别感恩和怀念三位先贤前辈。第一位,就是俞大维先生,在场的受奖人任新民、屠守锷、姚相斌、孙家栋、黄纬禄、徐兰如、沈正功及谢光选,均系在俞大维的兵工厂及研究机构工作,或资送出国留学培养出来的人才。……”
新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近一半曾得到俞大维直接或间接培养
钱学森着重提到的俞大维,对于当今许多人来说非常陌生,但他却是民国时期一位赫赫有名的学者,是当之无愧的近代中国“兵工之父”。特别是在抗战期间,他率领一众中国早期科技工作者,改良国产山炮、迫击炮,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兵工生产和研发体系,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解放后这些人才为新中国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德国留学时的俞大维
俞大维祖籍浙江绍兴,1897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后为国立交通大学)电机科,21岁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哲学,仅用3年时间就以全A成绩获得博士学位。1925年,他以一个文科生的身份,在爱因斯坦主编的数学杂志《Math ANN》上发表论文,成为第一个在德国顶尖科技期刊发表文章的中国人(第二个达到同样成就的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俞大维的国学功底十分深厚,图为其书法
今天看来,俞大维有如此天赋,可能与他的遗传有关。翻开19、20两个世纪历史,俞氏家族人才辈出、权重望崇,说他们是中国最显赫的名门望族之一,并不为过。俞大维的曾外祖父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父亲俞明颐曾任湖南督练公所(清政府训练新军的部门)兵务总办,大伯俞明震是晚清著名诗人、教育家,姑丈陈三立是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表哥陈寅恪是知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亲妹夫是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表姐夫叶剑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儿子俞扬和是蒋经国的女婿,还有一位曾任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主席的侄孙俞正声。
俞大维主政兵工署后,金陵兵工厂生产的60毫米迫击炮弹及引信
但在俞大维读书的时代,中国仍是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他很早就立下了报效祖国的决心,毅然弃文从理、转攻数理逻辑,最终成为一名弹道专家。1933年3月,俞大维开始担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署长。在他主持协调下,很快研制出“中正式”步枪等一批毫不逊色于日本等国外产品的国产新式武器,并大大提高了兵工署下属各工厂的实际产量,使得中国逐步摆脱了依赖从国外采购“洋枪洋炮”的窘境。在他前任手中,中国武器的最高年产量为步枪45830支、机枪663挺、迫击炮50门、枪弹3870万发,而经过俞大维的苦心经营,到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年产量已经提高到步枪98947支、机枪1006挺、迫击炮565门、枪弹12776.4万发,对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作战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俞大维指挥若定,在极短时间内,将沿海地区30余座兵工厂、钢铁厂、材料厂,历经千辛万苦,陆续迁至川、黔、滇、湘、桂、陕等战略后方,从而保存了国防实力,为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战之初,俞大维将金陵厂设备西迁至重庆,成立21兵工厂,图为初期厂房
在俞大维努力下,生产的大批82毫米迫击炮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俞大维的能力与成就,让日寇恨得咬牙切齿,很早就将他列入了暗杀黑名单。俞大维当上兵工署署长不久,就开始招揽人才,组建中国自己的弹道研究队伍,并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建起了一个弹道研究所。汤山周围山连山岭挨岭,是南京东郊一道天然的屏障。汤山北侧有一条连绵不绝的山头,自东向西依次为九华山、刺山、狼山、茨山、孔山、黄龙山,弹道研究所的小楼就设在狼山半山坡上。此处离城有30公里,周边百姓住家很少,且内外戒备森严,因此上世纪80年代曾被误传为戴笠的军统“特务楼”,其实并非如此。虽然我国方面行事已经极尽隐秘,但建立这个研究所的动作,却早被潜伏在南京的日谍收入眼中。据国民政府军令部、军政部档案和已解密的二战时期日军“特档”披露,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日本派出大量谍报人员,加强对中国东南地区的侦察,仅在南京地区,就派驻了30多名间谍,还收买了众多流氓地痞、帮会分子作为眼线。他们盯上了主持兵工署工作的俞大维,并决定尽快下手,除掉这个中国兵工界的“国宝”。
曾被误传为“戴笠楼”的狼山兵工署弹道研究所
1934年的一天,俞大维办完公务后,打算坐车回城区住所。当他在6名武装卫兵的保护下走出办公楼,沿台阶行至半圆形小广场时,保卫处处长裘祖胜上前拦住了他,让他暂时不要登车,说保卫处正准备对他的座车进行检查。原来,当天下午,保卫处中士胡某在岗楼哨所值勤时,发现军统驻汤山工作站的两名稽查员曾靠近停放在小广场的俞大维座车,并捣鼓了好一会儿才离开。按规定,车辆查检一向是由交警总队驻汤山特别区人员负责,而且研究所保卫处的人员必须同时在场,今天军统稽查员却越俎代庖,叫人心生疑虑。
身着中将戎装的俞大维
俞大维听到此事,联想到军统近期曾查出几名潜伏在内部的间谍嫌疑人的事情,也不由眉头紧蹙。他立即让司机和卫兵排长,一同对座车进行彻底检查。果然,刹车装置已被人动了手脚。在场人员都惊出一身冷汗,要知道狼山一带都是山路,弯道众多,路边更是有几处深沟峡谷,一旦刹不住车,车翻人伤甚至身亡的可能性极高,后果不堪设想!为防万一,当晚俞大维就住在办公楼里。次日,他与戴笠交涉此事,经查实,两名稽查员早被日谍收买,两人发现俞大维本人警卫森严、无从下手,而他的座车经常停放在小广场上,便想出破坏其刹车装置进而酿造车祸的毒计,幸好研究所保卫处警卫的警惕性高,帮俞大维躲过一劫。
不想短短几个月之后,俞大维再次遇险。原来,兵工署在位于南京北郊长江中的八卦洲,建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炮靶场,主要用于测试大口径重炮和舰载速射炮,靶场周围都是密密层层的芦苇荡,少有人烟,既隐蔽也比较安全。炮靶场周边驻扎有两个连警卫部队,配备有6挺轻重机枪,负责平日保卫工作。
兵工署炮靶场位于今天南京北郊八卦洲,四面环水
事发当日清晨,俞大维一行10余人乘车前往燕子矶码头,在此登上兵工署的一艘汽艇,北渡去炮靶场,一路上风平浪静。待新引进的德国博福斯火炮测试完毕,已是下午。俞大维带着随行人员再度登上汽艇,朝南岸驶去。此时天气有变,江上浪大风急,汽艇东摇西晃,颠簸前行。突然下游江面出现一艘机帆船,明显经过改装,行驶速度比汽艇还快。眼看这条船直朝汽艇冲过来,大家正在惊疑时,两船已经接近,对方船上几个渔民打扮的人突然掏出枪来,朝着汽艇上就是一通猛射。随行副官眼疾手快,将俞大维按倒在舱底,自己却不幸中弹负伤。随船的几名卫兵急忙开枪还击,所幸当天其中两人带有可以连发的德国造柏格门冲锋枪。在其火力威逼下,机帆船不敢十分靠近,又不肯离去,始终围着汽艇转圈。正在双方僵持不下之际,一艘水上巡警船听见枪声赶来救援,船上的机枪随即开火,机帆船抵御不住,不得不调转方向落荒而逃。俞大维再次死里逃生。
柏格门冲锋枪是当时国内常见的连发武器,图为使用这种枪的东征红军
俞大维一向行事谨慎,上洲时间严格保密,究竟是何人泄露了他的行踪?八卦洲四面环水,需坐船方能上洲,如有船只提前在附近徘徊,警卫连早就该发现,何以疏忽至此,那帮来势汹汹的渔民又是何人?炮靶场内部立即开展彻查,果然挖出一名奸细。原来是金陵兵工厂派驻技正(旧时技术人员官职名称)刘石麟,此人好赌成性,因欠下大笔赌债,被日谍趁机以重金收买。那帮假扮成渔民的人是盘踞在栖霞一带的江匪,常年杀人越货、横行一方,官府多次围剿都未能成功。此次,日谍用20根金条作价,收买这伙江匪暗杀俞大维。虽说刘石麟与江匪里应外合,但也不能轻易得手。偏偏那段时间,警卫连指挥官梅某恋情不顺,无心工作,沿江堤步行巡逻及乘汽艇绕洲巡逻工作都推给了两个连长执行,他也不做任何检查,从而让江匪钻了空子。一环扣一环,就有了这次江上遇险。事后,刘石麟等人都受到了法办。
位于南京城北南祖师庵7号的俞大维公馆,就像它的主人一样深藏不露
俞大维连逃两劫,日谍却仍然不肯放弃,伪装事故和公开暗杀都不成,又想出了更为阴谋的一招。原来民国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今南京双门楼宾馆)附近丁山上有一幢西班牙异域风情的小洋楼,楼内有一家名为茵梦湖的咖啡厅,因其环境优美,欧美外交官员、商务人士常在此洽谈或聚会。英国大使寇尔在丁山派驻了小队英军配合中国军警担任警卫,配备有两只狼犬,平时进出此处的小汽车都要一一登记检查。
茵梦湖咖啡厅不对一般中国人开放,但国民党军政要员均是例外,在国外长期生活过的俞大维更是此处的常客,经常来此消费。1936年12月底,俞大维夫妇邀请陈方恪夫妇到茵梦湖咖啡厅聚餐。为四人服务的是一个生面孔的侍者,年轻英俊,人很机灵,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讲上海话。询问之下,这名侍者自称叫宋康和,是英国华裔,几年前从上海到南京一家西餐厅当侍者,不久前应聘到茵梦湖咖啡厅,现任领班。
抗战胜利后俞大维一度出任“交通部长”,图为在“全国航政会议”上讲话
正当宋康和为俞大维等端上菜肴时,突然旁边闪过两名身着便衣的英国人,上前一把将宋压住,铐住双手,搜查全身后,便押着他离开。这一幕发生得太过迅速,令人猝不及防,俞大维等一众客人都被惊呆了。此时,咖啡厅老板出来道歉。原来,宋康和是被日谍收买的汉奸,之前长期在上海从事间谍活动,转聘到茵梦湖咖啡厅就是为了暗杀俞大维,准备伺机在后者的咖啡里投入毒药。但英国军情部门也有反谍人员驻扎在南京,他们提前侦知了日本谍报机关的阴谋,早早派人埋伏在此,并在宋康和下手之前,及时将其拘捕。
抗战胜利后兵工署仿制的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
随着国民政府转移到陪都重庆后,俞大维才彻底摆脱了日本谍报机关的追杀,全身心地投入兵工生产当中。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时间内,在俞大维领导下,兵工署下属各厂共生产“中正式”步枪433700支,捷克式轻机枪57545挺,马克沁重机枪2800挺,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迫击炮共12809门,步机枪弹113055万发,有力支援了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对国家的贡献无法估量。
2015年9月2日,时逢抗战胜利70周年,俞大维的部分骨灰被安葬于建川博物馆内
虽然俞大维后来赴台,并以学者身份出任“国防部长”,但他终生未加入国民党,并且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主张。俞大维一生好学,好藏书、更好读书,但为人低调、不喜张扬,特别是不写日记、不写回忆录,也不赞成别人为他写传记,因此外界对他知之甚少。1993年,他甚至皈依佛门,法名“净维”,同年7月8日,病逝于台北,享年96岁。其长子俞扬和遵其遗嘱,将部分骨灰驾机飞洒于金门附近海面,通过后辈辗转努力,2015年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于中国最大的民营抗战博物馆——建川博物馆内,至此一代“兵工之父”终于魂归大陆。
2024-09-14 12:20:32
2024-09-14 12:18:25
2024-09-14 12:16:18
2024-09-13 23:44:38
2024-09-13 23:42:30
2024-09-13 23:40:23
2024-09-13 23:38:17
2024-09-13 23:36:10
2024-09-13 23:34:03
2024-09-13 23:31:56
2024-09-13 23:29:49
2024-09-13 23:27:42
2024-09-13 23:25:36
2024-09-13 23:23:29
2024-09-13 23:21:22
2024-09-13 23:19:15
2024-09-13 23:17:08
2024-09-13 23:15:01
2024-09-13 23:12:54
2024-09-13 23: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