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南薰礁驻扎官兵遇害,6人身亡、5人失踪,真相至今成谜
2024-09-26 22:03:35
海子25岁卧轨自杀,留下的5封遗书都有写道:我的死是两个人造成
1989年3月26日,是一个让中国诗坛感到无比震惊的日子,25岁的海子在河北省山海关附近的铁路上卧轨自杀了,他是一位从农村走向城市的诗人,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诗歌。
海子死后,他的挚友,著名诗人西川说:“诗人海子的诗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
“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听起来充满诗意的表述,让人感觉到他始终生活在浪漫的世界里,然而,写下这句话后不久,他就选择结束了生命。
他的自杀,或许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结束的标志,关于他的研究也有很多,可是他的生活理想也同样没有远去,成为了很多人慰藉生活的突破口。
1964年出生于一个安徽农村的海子,也在农村中长大,从他后来的诗集中也能看出,他的文笔下,也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983年,19岁的海子从学校毕业后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工作,最初的时候在校刊工作,后来去了哲学教研室担任教师,海子的“美学”也受到了学生们的格外推崇。
1982年,海子还是法律系三年级的学生,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便已经走入了创作生涯,后来的岁月中,他和诗歌成为了一对“情侣”,不过,成名的道路对他而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至死,他都没能成为作家协会的 成员。
1983年到1989年这段时间,海子几乎全身心投入到创作当中,不过在当时的诗人排名中,人们却并没有发现海子的名字,他自己为自己油印过8部诗集。
海子一共发表过五十多篇诗作,其中大部分都是短诗,由于诗歌难以发表,海子也曾自我调侃道:“不变铅字变羊皮。”
海子也是极为不幸的,因为他的死引起了文坛的震惊,他的诗作才开始吸引起人们的目光,人们开始讨论起海子的死,也同样开始整理和发表海子的诗作,纷纷来到他的故乡安庆寻觅他生前留下的遗物。
“海子热”也因此从北京开始蔓延,并且波及到了全国范围内,人们甚至到了狂热的地步,当时还有不少人直接提出,要将海子自杀的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也成为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诗人。
从海子时代的背景来看,八十年代也正是开始引进西方文化搞开放的,这也就无法避免国人会对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审视。
在这个阶段,有些人也会陷入一种极端,总的来说,包含了两种思维模式:其一是贬低自己的文化,过度去信赖外来文化;其二便是将外来文化融入到本土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中。
海子最为杰出的地方,也是能够敏锐认识到了这种潮流,并且预测到了下一种“世界看中国”的潮流,并且将它给表现出来。
可以说,海子的诗句都是民族与时代的产物,并不是在狂热追捧下被“神话”的产物。
不过,他也有很浓郁的乡土情结,并没有站位过高。
比如在他的很多诗句中,都提到了“麦地”和“妻子”这两种表述,这也是他被称为“麦地诗人”的由来。
海子死后,他诗歌的评价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海子的诗句震惊到了北京,同样也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甚至走向了中学和大学的读本,成为了研究对象,而他的家乡安庆,也在这个阶段中收获了无数好评,毕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可是,海子的死还是过于突然了,人们根本无法接受。
对于他个人而言还是有不少坚定读者的,因此他也需要给大家一个交代。
他留下了5封信,也被后人看作遗书,而当阅读这五封遗书的时候,众人惊讶的发现,海子在这五封信中,都有写道:我的死是两个人造成。
其中,两封信是写给大众的,除了一些比较亲切的话语外,结尾处有两个给人感觉很熟悉的名字,分别是常远和孙舸。
在一封遗书中,他这么写道:今晚,我十分清醒地意识到:是常远和孙舸这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还是有关朋友告诉我,我也是这样感到的。
这就让人毛骨悚然了,所有人就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个人名身上,此外,海子还有其他的表述。
他们想使我精神分裂,或自杀。今天晚上,他们对我幻听的折磨达到顶点。我的任何突然死亡或精神分裂或自杀,都是他们一手造成的。一定要追究这两个人的刑事责任。
可是,和遗书相互矛盾的,又是他的遗言。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教师,我叫查海生,死与任何人无关。”
而这里面提到的查海生,就是海子的本名。
海子出名了,可是他已经不在了,各种争论各执一词,似乎谁也不能说服谁,这是因为,海子已经没有办法出面解释什么了。
突破口只有海子的诗句和人生,可是他的诗句中大多都是充满了新奇和别致的表达,解读他的“妻子”,大概也只能有两种思路,一种是表达给安庆内的一位女性,另一种就是表达给海子脑海中的一位情人。
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加缪曾经说过:自杀是唯一值得严肃思考的哲学问题。
从海子人生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成长阶段充满了贫困,很多普通百姓在那个阶段都吃不饱饭,农村更是如此,海子的童年和少年几乎都是在贫困线下挣扎的,从小也要帮助父母去干很重的农活,在考上北大之前,他的性格特征,最容易出现的便是自卑。
而“自卑性人格”在很多国内外心理学家的分析中,也是最容易出现天才的人格,海子也是如此,从小一直到考上北大,都是这种人格。
无论是在性格上还是心理上,自卑的人都非常敏感,这种敏感同样也能给他带来很强的创造性,这也是很多天才能够改变世界的原因。
从他的心理上,海子一直在做着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他想要退回自己的内心世界,将“文青”的清高和浪漫发挥到极致,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他不想跟正常人结婚,他也谈过恋爱,其中至少有一次是因为他不想结婚而导致对方无奈离开,在那个年代,结婚是人生的一个必要过程。
第二件事,是他有“被迫害妄想症”,这和他的童年经历有关,海子本来就比较“封闭”,他想要靠自己的内心世界来避免外部的打击,因此在接连受挫之后,他给自己的暗示已经是无路可退了,只有先下手为强,对外界主动防御,认为外界很黑暗。
第三件事和第二件事很像,是因为他在面对世界的过程中,开始迷恋上了“神秘主义”和“气功”,这也是逃避现实的一个表现。
因为在他脑海中所构建的社会中,那种审美所营造的幻觉已经不足以对抗强大的现实,他找不到依靠,只好扎在了那两个方向上,如此一来,就算是一个正常人,都会变得神神叨叨,内心中充满了幻觉。
在“遗言”和“遗书”中,更多人更相信“遗言”。
在“遗言”中,他已经将所有人摘干净了,并表示他的死只用他负责。
而要从“遗书”中看,就必须要研究清楚常远和孙舸这两个人。
1985年左右,海子认识了常远和孙舸,他们是一对夫妻,当时正在从事“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可以说,他们研究的是可能存在的“特异功能”。
海子的性格和世界,也使常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和妻子探讨。
1989年,海子也经常出现了幻觉和幻听,因此去找常远寻求解决的办法,事实上,海子也是一个工作狂,他的绝大数时间都在沉迷于写作无法自拔,他回到房间内就会将自己关起来很久不出去,也几乎没有什么人敢去打扰他。
他的诗作也有很大一部分写于凌晨,人的脑力又是有限的,他过度用脑,也会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可他不能接受,于是潜意识告诉他,是常远夫妇通过特异功能控制了他。
这些点,也在海子的“遗书”中有所表示,他不断告诉自己和那些短命天才不一样,是因为有人控制了他,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可是,常远、孙舸和海子的关系很融洽,即使他们一再强调自己不会气功更没有特异功能,可已经思维混乱的海子根本不愿意相信。
可能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海子才恍然清醒过来,认清他的难过和常远、孙舸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才最终选择了澄清。
如今,关于海子究竟是因为什么选择自杀,一共有五种原因,每个原因或多或少都在产生着作用。
其一是“爱情说”。
海子生前曾和4名女子相爱,关于这4名女子的资料却很少,海子本人也很少提及,可是海子的好友西川说过:海子的每一次恋爱都是灾难。
西川还披露过,早在昌平的时候,海子有一位女友,她深爱着海子并希望能够和海子结婚,可是海子拒绝了,女友只好选择离开。
这其实也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他是一个不断在追求爱情的人,可自己却没有得到“完美爱情”。
其二是“才尽说”。
这是一些创作型天才容易陷入的极端,很多人浪漫的认为,海子是为诗歌而死的,海子若是不能再写出诗歌了,那么对他来说,死是最好的解脱。
不过,25岁的海子应该正处于“创作青春期”和“爆发期”,对于海子来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写不出诗歌,而是诗歌没有办法得到认可了,不过,海子已经无法出面证明,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是不少。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已经在精神上深受折磨的人,已经很难创作了。
其三,便是“自杀情结”。
海子的好友西川在《死亡后记》中也写到了,海子是一个拥有“自杀情结”的人,海子生前也确实是有一些诗句表达出了自杀倾向,在海子的眼中,自杀并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反而像是一种美好的意境。
其四,是“精神分裂”。
这也是一种认同度比较高的解释,海子的其中三封遗书中,有一封是写给家乡父母的,里面的内容很混乱,海子死后,法医对于海子的诊断也是“精神分裂症”,而中国政法大学也确实是按照法医的诊断去处理海子后事的。
可是,这样的方式还是引起了西川的不满,他认为,海子死前是非常清醒的,他不是精神病,只是迷恋于“气功”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
最后一种,则是“殉诗”。
在海子最为火热的那段时间,有不少人将他的自杀看做是“殉诗”,且他们认定海子是历史以来第一位纯粹为诗歌殉葬的人,上海诗歌评论家朱大可赞同这一观点,并且认定海子选择山海关有着独特的考虑,因为那是长城的起点,是巨大的“民族之门”,所以海子应该是“诗歌烈士”,这样的说法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
不过,通过海子的人生故事、经历、诗歌等多维度的考虑,海子的死亡还是多因素的结合。
海子的诗歌成型于一个多元素的时代,同样,海子的死因也同样是多元素的。
从海子选择诗歌开始看,无论是爱的欢欣还是内心世界的苦楚,他都会将诗歌化作为自己的力量,海子生性孤独,这一气质也能让他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海子死了,是诗坛的不幸和悲哀,不过,对他的死,就算是有很多种解读,毫无疑问的是,他已经无法出面解释了。
章启群. 诗人自杀究竟有什么意义——评刘小枫先生的一个观点兼谈海子自杀事件[J]. 学术界
熊继宁. 海子之死的证据学谜区(上)[J]. 证据科学
范伊夫. 谈海子诗歌中的死亡意识——兼论死亡意象对新诗的影响[J]. 北方文学
2024-09-26 22:03:35
2024-09-26 22:01:20
2024-09-26 21:59:04
2024-09-26 21:56:48
2024-09-26 21:54:33
2024-09-26 21:52:16
2024-09-26 21:50:01
2024-09-26 21:47:45
2024-09-26 21:45:29
2024-09-26 21:43:14
2024-09-26 21:40:58
2024-09-26 21:38:42
2024-09-26 21:36:26
2024-09-26 21:34:11
2024-09-26 21:31:56
2024-09-26 02:02:44
2024-09-26 02:00:29
2024-09-26 01:58:13
2024-09-26 01:55:57
2024-09-26 01:5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