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喜欢你,却不主动联系你,可能是这些原因!
2024-09-16 03:31:42
8.24《道德经》逐句解读: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打开眼界#8.24《道德经》逐句解读: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解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总用死来让他们害怕呢。
畏:害怕,畏惧
奈何:怎么。以:用,拿。惧之:使之害怕,恐吓。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如果让老百姓害怕死亡,对那些为邪作恶的人,我们可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谁还敢作恶?
为奇者:为邪做恶的人。为:做同事。奇:奇怪,诡异,不法。得:能,能够。
执:捉拿,押解。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杀人,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木匠去砍木头一样。
司杀者:指专管杀人的人。夫:凡
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凡代替高级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大匠:高级工匠。斫:砍、削。稀有:很少,少有。
大意
人民不怕死,为何还用死来威胁呢?
如果人民真的怕死,那对于那些作恶作乱的,我就可依法杀掉他们。
谁还敢作恶呢?
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代替刑戮者乱杀人。
这就好像代替高级木匠去砍木头,
那些代替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解读所得
法:反问句式使文章有节奏,引发人思考。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比喻替代:用木匠砍木头来比喻杀人。
事:讲有为讲道。讲统治者不要用死和猎奇的方式来控制百姓。
情:做人做事不可违背道。
人:所有人。
理解: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让他们害怕呢?
若要让人民常常怕死,那么对于那些作恶作乱的人,我们抓到了就立即执行“杀了他”。谁还敢?
常常有专管杀人的人杀人。凡是代替专管杀人的人杀人的,是叫做代替大木匠去砍木头。
凡代替高级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这一章讲述管理者的强制有为行为,进一步说明无为而为的重要性。
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在管理管理过程中,若是制度严苛,刑罚过度,民不聊生的时候,人民就不会怕死了。
若是不怕怕死,用死来对待人民就不会起到作用了。
不起作用,就没有必要再用杀人来恐吓人民了。
所以刑罚过度,起不到安定人民的作用。
反之,若是以道治理天下,按照自然的规律行事,政策宽松,温政治理天下,人民安于生计,就会乐于生存,乐于生存,全心力创造财富,就会乐生畏死。
在此时,执政而人将作恶作乱的人,抓起来杀了,就没有人不服气了。
管理同样如此,越强制越反动,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大。
比如一个企业,给职员的工资本来就很少,若是七扣八扣,剩余的一点不够生计的时候。
你再用扣工资,开除的方法对待职员,就不会起到作用了。
反之你想办法增加工厂的业务,用多老多得,不劳不得方式管理的时候,人民能够轻松挣到自己的生活所需。
这个时候人民已经能够安心生活,顺心做事的时候,有迟到,或经常完不成任务的,予以辞退,谁还敢不遵守纪律?
不用辞退,就算挣的少了,人民也会自己改正。
这样就回到道的路上来了。
万物有规律,人民不顺应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处罚,就容易管理了。
二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代替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伤自己手的。
当人民违反规则做事的时候,就会受到规则的惩罚,他违反规则时,你扣除他的工资,开除他,是规则扣他的工资,是规则开除他,他只有自认自立的过错。
而他没有违反规则,遵守纪律做事,这个时候你罚他,就是你自己要罚他,要私自压迫他,就会惹他告你,你就会反受其害。
这个就是越殂代疱了。
越殂代疱就是一个故事。
古时,阳城有个人,叫许由。他很有才能和修养,人民都很信奉他,仰慕他。
尧帝就把许由召来说,“天虽然下了及时雨,可是人民还是要灌溉天地。说明天下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的。
你很有才华,若是当了帝王,肯定能够治理好天下,我再站着王的位置,就太不该了。”
许由一听,忙说,“厨师在祭祀时,又做菜,又备酒,忙得不可开交。
可是掌管祭祀的人,并不能因为厨师忙碌就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
不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代替厨师做菜、备酒。就算你丢了天下不管,我也决不会代替你。”
说完许由就回箕山种田去了。
许由推让帝位,正是他有自知之明,安分守己,不轻易越位的表现。
相反,一些人不自量力,自以为是,动辄干涉他人的事情,甚至越俎代庖,结果往往不得人心,于事无补,而且还容易给自己带来多事的祸患。
正如老子所说“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
三强制不可为,代替不可为,还自由还自主给人民。
自由的灵魂才是最精彩的,符合道的灵魂才能早日成仙。
是说,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管理出来的,不是代替就可以成长的,而是还他时间,还他自由,给他自主的机会,他才能在适合自己的路上走出精彩,活出幸福,创造辉煌。
比如在家庭中,孩子的教育就是一个领上路,给他自由,还他自主,顺其自然,促进他成长的过程。
儿子一岁时,学会了跑路。我和妻子就在后面跟着,不怕他摔着,他很快就能自己爬起来,就能自己避开障碍,独立自如的跑路了。
到了4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学什么都有兴趣,妻子给他报了亲子共读经典的课程。
上手很快,自己早早就独立读书了。
可是妻子在旁边与他读书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指出他的“不对”的地方。
在七岁的时候,说什么也不与妈妈一块读书了。
一问才说,“跟妈妈读书读的不带劲。”
一观察,才知道孩子开始独立了,有了自己的见识,于是与妻子关于孩子的事谈了一次。
现在孩子读书,作业都是他自己完成,我们基本不看着,孩子反而早早的就完成了。
所以强制,干涉都不是好方法,只有顺其自然,无为无不为,照顾孩子的个性而发展,才能起到陪伴孩子的作用。
四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
万物皆由道来,凡事都有规律。那么我们就应该懂得顺其自然的道理,只要孩子上路了,只要管理的对象按照规则做事,我们就没有必要干涉甚至强制。
那么管理者做什么,代替规则做事。做好规则的执行者。
2024-09-16 03:31:42
2024-09-16 03:29:35
2024-09-16 03:27:28
2024-09-16 03:25:21
2024-09-16 03:23:14
2024-09-16 03:21:07
2024-09-16 03:19:00
2024-09-16 03:16:53
2024-09-16 03:14:47
2024-09-16 03:12:40
2024-09-16 03:10:32
2024-09-16 03:08:25
2024-09-16 03:06:18
2024-09-16 03:04:12
2024-09-16 03:02:05
2024-09-16 02:59:58
2024-09-16 02:57:51
2024-09-16 02:55:44
2024-09-16 02:53:37
2024-09-16 0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