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案例|第八届“互联网+”大赛总决赛获奖项目展示(三)
2024-09-16 01:14:07
上海农场
上海农场于1950年3月15日由解放后上海市首任市长陈毅亲自批准建立,几经变更于1974年4月对外正式称“上海市上海农场”,已有近60年的光荣历史。农场的发展受到上海市委、市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农场地处全国第一个生态市——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境内,由黄海滩涂经多年围垦后成陆,南北长16.4公里,东西宽2至15公里,占地总面积达99平方公里。濒临黄海,东与海丰农场北垦区接壤。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离大丰城区22km、盐城市区57km,距上海381 km,处于上海3小时经济圈内。
农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拥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已成为上海在苏中—苏北的重要战略飞地之一。
上海农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土地资源集约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科技兴场、人才强场、产业富场、生态美场”的总体思路,推进以农田林网、循环农业为特色的生态农场建设。畜牧业、种植业已形成循环利用、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按照“屏、环、面、线、点”的整体规划强力推进生态林业建设,林木覆盖率达成16 %。
以生猪养殖、稻麦良种、优质大米为主的畜牧业、种源农业、米业成为农场三大核心主业,得到快速提升。
种植业是上海农场的基础产业,拥有耕地7.5万亩,常年生产粮食1亿斤,是种源业、米业、畜牧水产业、林业的核心基地和重要支撑。
195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上海市人民政府和苏中行署协商划出大丰(时称台北县,后因与台湾省台北市重名,于1951年改名为大丰县。)以四岔河为中心的20万亩荒地为中心作为上海垦区。同时,又设立了上海市农垦工作的最早领导机构:上海市人民政府垦区劳动生产管理局(以下简称为垦管局)。同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任命黄序周出任垦管局局长、党组书记(黄序周,湖北黄冈人,1904年生,1927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上海解放后初任市民政局副局长,后任垦管局局长。尔后调任湖北省工作,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在武汉逝世),副局长沈维岳、郑宏惠。
垦管局最初办公地点设在江苏兴化,后来移到江苏大丰新镇,最后才到大丰四岔河。垦管局是上海市政府序列中的一个局级单位,下设工业处、农业处、生产处、管理处、办公室,还附设学校和新人村。垦管局下属成员比较复杂。除干部家属以外,主要有犯人、无业游民、社会上的流浪儿童等。当时则统称“垦民”。1952年8月,根据工作需要,垦管局改名为上海市上海农场管理局(简称农场局),1956年又更名为地方国营上海农场,工作业务受市公安局领导,为上海市罪犯的主要改造教育场所,曾被公安部列为全国大型劳改单位。1964年停止收罪犯,成为安置刑满释放留场就业人员的场所。从1968年10月起,根据上海市有关部门的安排,先后安置了6000余名上海知识青年。1973年1月9日,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和市革命委员会的指示,上海农场划出元华分场和隆丰、盐场共12.38万亩土地和不动产及流动资金交给上海农业局筹建上海市海丰农场。1974年3月和1975年1月,上海农场有4.1万亩和1.44万亩土地及不动产划给海丰农场(1980年1月海丰农场又把4.16万亩土地划还上海农场)。
他们说上海话吃上海菜拿上海户口 却生活在江苏省
如今在江苏省,还生活着数万上海人。他们说着上海话,吃着上海菜,拿着上海户口——哪怕是喝牛奶,他们也更喜欢喝上海的光明牛奶。
在几百年前,上海和江苏是一家人——准确地说,上海是江苏的一部分。一直到1927年,上海成为特别市,直辖于中央政府,才从江苏省份分出来。
不过,江苏省和上海虽然已经“分家”,可“藕断丝连”,仍然还存在一些亲密的联系。比如,如今在江苏省,还生活着数万上海人。他们说着上海话,吃着上海菜,拿着上海户口——哪怕是喝牛奶,他们也更喜欢喝上海的光明牛奶。
事实上,他们脚下的那块土地,也属于上海市管辖。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经先后在江苏设立了3个农场,分别是上海农场、川东农场、海丰农场。这3个农场都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市(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它们虽然地处江苏省的地盘上,却接受上海市的管辖,属于上海市的“飞地”。
上海农场设立于1950年3月15日。当时,以四岔河为中心的20万亩荒地为中心作为上海垦区,几经变迁后,定名为上海农场。
上海农场离大丰城区22公里、盐城市区57公里,距上海381公里,这里气候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现代农业。如今,上海农场拥有耕地7.5万亩,以生猪养殖、稻麦良种、优质大米为主,发展畜牧业、种源农业、米业,成为上海市的粮食基地、畜牧基地。
川东农场设立于1955年4月,隶属于上海农场。1983年1月,川东分场从上海农场划分出来,独立建制。2009年7月,川东农场移交上海市光明食品有限公司管理。
川东农场有耕地面积3.65万亩,林地1.05万亩,形成了包括种植、种子粮食、畜牧、食用菌和饲料等五大产业,是上海市“菜篮子”“米袋子”工程的重要保障。
海丰农场设立于1973年3月,由上海农场划分出来,独立建制。上海农场分三次向海丰农场划拨了18余万亩土地。1975年,上海市将从老垦区向东围黄海滩涂24.2万亩,划分17余万亩给海丰农场。到1990年,海丰农场已有土地36万亩,是三大农场中最大的一个。
经过30多年发展,海丰农场已经成为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国有农场,是上海在异地最大的“米袋子”生产基地和上海市最大的绿色稻米种植加工基地。
上海农场、川东农场、海丰农场的人员构成中,有相当多来自于上海市的初高中毕业生。数万上海知识青年在3个农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在1973至1978年间,更是有5万余人的上海知识青年在3个农场生产生活。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大部分知识青年回到了上海,但也有一部分在这里结婚生子,成家立业,扎根于此。
一代上海知识青年在大丰生活了几十年,形成了“海派大丰”这道独特的人文地理风景线。他们养育的后代,则形成了一代“海丰少年”,总数约有4.6万人。
如今,扎根于大丰3个农场的上海知识青年和他们的后代,依然保持着说上海话、吃上海菜的生活习俗,就连喝牛奶,他们也更青睐于上海产的“光明牛奶”。当然,他们的户口,也是上海户口,而非江苏户口。
有意思的是,大丰区很看重这块从上海“飞”来的飞地。他们将“上海飞地”作为大丰区的城市名片,与“麋鹿之乡”“湿地之都”“黄海港城”放在一起,向中外游客进行宣传、推介。
以上信息均取自网络。
2024-09-16 01:14:07
2024-09-16 01:12:00
2024-09-16 01:09:53
2024-09-16 01:07:46
2024-09-16 01:05:39
2024-09-16 01:03:32
2024-09-16 01:01:25
2024-09-16 00:59:18
2024-09-16 00:57:11
2024-09-16 00:55:04
2024-09-16 00:52:57
2024-09-16 00:50:50
2024-09-16 00:48:43
2024-09-16 00:46:36
2024-09-16 00:44:29
2024-09-16 00:42:22
2024-09-16 00:40:15
2024-09-16 00:38:08
2024-09-16 00:36:01
2024-09-16 00: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