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前程》杜美慧是谁扮演的?她的真实身份?历史原型是谁?
2024-09-15 20:15:38
全民闹元宵,最大八十岁,陕北“提裙子”秧歌原来有故事
洛川老秧歌贵在一个老字上,精在一个传承保留丰富发扬传统秧歌表演上。”
戊戌年正月十二,洛川交口河镇为观众奉献上了一台欢乐喜庆精彩纷呈,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观众多年不见的洛川老秧歌。
村民们正在表演洛川老秧歌
正是午后,与比我大一岁的店头煤炭检测站退休的、土生土长的赵满仓一块顺着洛河边上后川新村锻炼的我,有幸观赏到了这一令人喜庆别开生面的演出场面。
倒是门外工作过得人,儒雅,知识丰富的老赵告诉我:“洛川老秧歌分好几种。分地面空中两种。地下表演的有洛川老秧歌,城关镇的鬼拉腿、先头、黄章蹩鼓。空中表演,有人们仰目观看的北谷的社火、高跷。表演的内容和人物的扮相又分为戏剧人物和历史故事两种。一般社火芯子站得多是戏剧人物。这类表演常在搭好的架子上将身轻年龄小的小娃化妆好架上社火梢子,等人手抱桩子脚站稳后,用宽幅带子绑好,才穿扮装。”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会社火上多站的《智取威虎山》、《白毛女》八个样板戏人物。这些年社火芯子上多站的《白娘子》满门忠烈的《杨家将》人物。而高跷扮相多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
化着妆的村民们正在表演老秧歌
听到我问:“咱这的老秧歌哪个地方的秧歌最有名气?”他指着不远处的村子笑着对我说:“京兆老秧歌就闹得好!但是要说最有名气的还是前面那个,传说12岁当宰相的甘罗弥家河的村子。”“甘罗,不是那个历史上?12岁出使赵国,促成赵燕之战,使秦国不动一刀一枪得了十六座城池,为秦统一六国做出了贡献,被秦王拜为上卿的宰相!”老赵的一语落地,让我一惊。没想到自己在这生活了这么多年,尽然不知晓这个历史上传说的人物就在与自己只是一站之隔的铁路小站边上的一个极不起眼的村子。我急切地问:“有遗址没?”“有。”听到我问。倒着走路,活动腰腿的他对我说:“前些年有人还在山上捡到了残存的石马、石羊、石兽。”
行走在大街上的表演队伍
秧歌队正中手拿小旗指挥演员表演的是一位身着演出服的71岁老人。趁着秧歌队给新迁后川的,弥家河村委会拜完年转场的机会,我赶忙采访了这位十二三岁上就跟着大人屁股后面闹秧歌,在洛川塬上颇有名气的德高望重的洛川老秧歌的传承人吴建元的老人。身体健壮的他自豪的对我说:“我从1962年到65年,十二三岁上学的闹秧歌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今年应该说是第55个年头。”老人说:“洛川京兆老秧歌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所表现的是大户人家小姐游园串街赶集的场面。打伞者为花花公子,提裙者为小姐,打镲子、走扇均为丫环和家院。舞蹈表现公子向小姐调情逗趣,戏耍过程。表演开始后,打击乐伴奏,动作古朴大方,节奏欢快,各组演员在伞头的带领下一会成排,一会成圈、成圆,队形变化有序,穿插错落有致。”他说:“洛川老秧歌起源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将近三百年。当地博物馆现存的清嘉庆年间刻制的皮影戏箱中,仍保存一套“打社火”节目,刀工细腻,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历史上洛川民间社火场景。
行走中的表演队伍
远处另一家单位接到秧歌队前来拜年的口信。打来电话,催促领队,接应的人已侯在单位门口。还在接受我采访的老人只好三句话并做两句话来回答我的提问。我问他:“秧歌队的队员大多多大年龄?”老人说:“大的八十岁,小的是学校放寒假的十一二岁的娃娃。”说起洛川老秧歌。他说:“洛川老秧歌”以洛川京兆乡为代表,当地人把这种秧歌称“提裙子”秧歌。这种秧歌表演时人数不限,但必须是五人或六人一组,每组二男三女,或二男四女。表演时少则五、六组,多则十几组。每组一男身着长袍,头戴瓜皮帽,右手持蝇甩子,左手持彩灯,扮丑相在前开路称“伞头”。另一男扮丑相身着彩服,手执马锣,称锣手。三女或四女均扮彩旦,头饰彩花额子,跟在丑角后面,其中一女或两女腰系两片白裙,双手提裙子,边扭边舞,名曰“提裙子”,另一女一手叉腰一手执扇,以扭为主,名曰“走扇”,第三女双手执小镲,边扭边击名曰“打镲子”。表演至高潮时唱洛川传统秧歌,俗称唱秧歌。
现场表演引来许多群众围观
洛川老秧歌的唱腔唱词跟陕北秧歌有一定的区别。陕北秧歌的唱腔多用得是陕北民歌曲调,洛川老秧歌在演唱上,除了像陕北秧歌加有即兴表演的成分外,一般演唱有“平调”秧歌或“四六曲”以及当地民歌小调,或套曲“背弓调”等。如《买樱桃》里喝道:“姐儿绣房绣荷包,忽听得门外吵闹,吵闹卖樱桃。数九寒天雪花飘,哪有樱桃街上跑?这才好蹊跷。绣针儿扎在荷包上,丢下荷包往外跑。看一看卖樱桃。门槛低,门槛高,三层瓦子绊倒了。闪了奴的腰。”再如《小葡萄》的唱道:“姑娘想吃酸葡萄,叫个丫鬟上凳子摘葡萄。那葡萄架子搭得甚高,那青枝绿叶往下掉,左手缠树梢,右手摘葡萄。枝梢不牢闪了奴的腰。”近年来随着农村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吹响。唱词也因此紧跟形势,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如《拜新年》里唱道:“精准扶贫是关键,脱贫致富奔向前。新时代新思想,追赶超越建小康。”
行进中的表演队伍
老人说:“老秧歌演唱另一特点是“唱则不舞,舞则不唱”,当地民间说法“敲得紧扭得欢,不敲不扭唱起来”,唱到高潮由伞头领唱,众人合,气氛红火,颇具我国古代散曲表演的某些遗迹。洛川地处陕北和关中的过渡地带,而两地民俗相互影响,艺术风格兼收并蓄,形成洛川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老人说:“洛川老秧歌是根据流传于民间的“宫廷歌舞”整理改编而成。由于它盛行于洛川京兆,所以又称京兆老秧歌。”(静观社会百态,呈现更多精彩。欢迎点击右上角今日头条号“西部观察”关注。)
老人说:“京兆老秧歌从20世纪80年代在市、县文化部门的重视下,一直保持原生态,很少受到外界的冲击与破坏。后来经过县文化馆的挖掘、整理、加工、提高。曾赴省市演出,并获得了殊荣。1982年首次在延安地区民间歌舞调演中获优秀奖并赢得专家的好评。1991年在洛川县首届秧歌艺术节得到新的展现;1994年秋参加第二届苹果节,成为洛川民间歌舞大荟萃。”
向全县人民们拜年的秧歌队伍
老人最后说:“洛川老秧歌演出人数、男女不限,规模宏大气氛热烈,是一种在广场上进行的集体歌舞活动。其内容丰富,人物动作丰富,有扭、有摆、有拧、有甩,很有挖掘提高的价值。相信随着党的文艺方针在文艺工作者心中的不断生根,洛川京兆老秧歌的搜集整理挖掘一定能够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
春节是陕北人民的狂欢节,也是洛川人民的狂欢节。愿洛川老秧歌能给节日的洛川平添更多的喜庆热烈的气氛,祝果乡洛川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作者简介:
作者照片
高飞(原名高和平)。1955年10月5日出生于“还是那一排排窑洞,还是那一缕缕炊烟,还是那一把把黄土,还是那一座座群山”的黄土高原延安。插过队,当过民小教师。77年入铁路工作,干过列检,换过闸瓦,烧过锅炉,当过法官。为证明自己的爱好和价值,走出大巴山,早先搞过通讯报道。后因个人经历触痛,开始学习文学创作。作品散见《延安文学》和地市,路内报刊。创作作品有中篇小说《汉江在这拐了个弯》;散文《老沟的腊月》、《列车行进在西延线》、《山上那棵黢树》、《额吉》等。
2024-09-15 20:15:38
2024-09-15 20:13:31
2024-09-15 20:11:24
2024-09-15 20:09:17
2024-09-15 20:05:02
2024-09-15 20:02:55
2024-09-15 20:00:48
2024-09-15 19:58:41
2024-09-15 19:56:34
2024-09-15 19:54:27
2024-09-15 19:52:20
2024-09-15 19:50:12
2024-09-15 19:48:05
2024-09-15 19:45:58
2024-09-15 19:43:51
2024-09-15 19:41:44
2024-09-15 19:39:37
2024-09-15 19:37:30
2024-09-15 19: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