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奶昔,水果怎样来搭配出好喝的奶昔,及有效的功效才是最重要
2024-09-15 00:24:28
中国与不丹传统联系之深厚,超出世人想象,两国建交指日可待
中国与不丹传统联系之深厚,超出世人想象10月14日中国和不丹签署边境问题备忘录,为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窗口。多年来,新中国与不丹的交往深受印度的阻挠和干扰,以致世人都几乎忘记了中不两国之间悠久而深入的历史联系。
“不丹”这个名称,出自梵语,意思是“西藏(Bhota)的边陲(anta)”。中国西藏人民则对不丹有许多称呼,如“洛域”(意思是“南国”)、“洛蒙卡希”(意思是“南方四条通路的地方”)、“洛门琼”(意思是“南方出产草药的地方”)、“洛增丹琼”(意思是“南方出产丝柏的地方”),等等。不丹的国教,是佛教竺巴噶举派,属于藏传佛教噶举派(也就是藏传佛教中的“白教”)。不丹有史可考的最早的两座寺院,则是吐蕃王朝的著名国王松赞干布(也就是中国大唐文成公主的丈夫)下令修建的……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不丹与我国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历史交往的密切。
更能说明问题的,还是不丹人的自称,以及从中折射出的自我身份认同——不丹当地通用的语言,是藏语宗喀方言;不丹人用这种语言,把脚下这片土地称为“竺域”,意思就是“龙的国度”。不丹人自称为“竺巴”,意思就是“龙的人民”;称国王为“竺加布”,意思就是“龙的国王”。需要指出的是:不丹国旗上的龙的形象,是东方的龙,而非西方的龙。
不丹时至今日的主体人种,居住在这个国家的东部。他们被印度人和尼泊尔人称作“菩提亚人”,实际上是中国藏族的一支,早在公元9世纪初就来到了不丹这片土地。他们来自西藏东部的“康区”(也就是“康定情歌”里热情展现出的、人杰地灵的“人域康巴”),体型与康巴人十分相似:身材健壮,下颌突出,骨骼粗壮,眼睛细长。今天住在不丹西部的人,则是晚些时候迁入的藏族人,与中国西藏春丕谷地和锡金北部的居民长相更为相似。至于今天生活在不丹南部的尼泊尔人和雷布查人,则来得最晚,他们19世纪才来到不丹的土地。
不丹不仅在语言、风俗和文化上与中国西藏地区极其相近,与我国的经贸来往也同样堪称源远流长。尽管不丹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居民大多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不丹人却也堪称“天生的商人”。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不丹商人都垄断了中国西藏地区与南亚次大陆之间的“东线”贸易,并负责货物的搬运。他们从孟加拉、阿萨姆和库奇比哈尔等地区收购染料、蚕丝、布匹、槟榔和烟草,用来换取西藏的羊毛、茶叶、食盐和麝香;用干辣椒、干鱼、虫胶、茜草等农产品,特别是产自不丹和孟加拉的大米,再加上从印度输入的铁条、铜条、象牙和小豆蔻,来换取西藏的牛、矮马、皮革、蜜蜡和棉毛织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直到1959年中不边界关闭时为止,中国的西藏地方政府都在邻近不丹的地区派驻被称为“德勒杜巴”(大米收购官)的官员,他们唯一的职责,就是从不丹尽可能多地收购大米(在西藏封建农奴制政权统治时期,普通西藏人是不允许从不丹进口大米的)。不丹妇女则善于纺织,她们用家里的土制织布机编织出的美丽地毯,曾在印度和中国西藏的市场上供不应求。
1959年西藏发生反动农奴主叛乱后,不丹封闭了与中国的边界;此后,由于中印之间的长期边境对峙,中国和不丹由来已久的交往也被迫中止。
如今,时移世易,这种“硬切割”应该停止了!如果不中之间的边界问题能够顺利而圆满地解决,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和恢复传统友好往来,必将指日可待。
2024-09-15 00:24:28
2024-09-15 00:22:21
2024-09-15 00:20:14
2024-09-15 00:18:07
2024-09-15 00:16:00
2024-09-15 00:13:53
2024-09-15 00:11:46
2024-09-15 00:09:40
2024-09-15 00:07:33
2024-09-15 00:05:25
2024-09-15 00:03:18
2024-09-15 00:01:12
2024-09-14 23:59:04
2024-09-14 23:56:57
2024-09-14 23:54:51
2024-09-14 23:52:44
2024-09-14 23:50:37
2024-09-14 23:48:30
2024-09-14 23:46:23
2024-09-14 23: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