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会爆发“切尔诺贝利”事件?
2024-09-13 14:53:27
黄浦概况
黄浦概况 。黄浦是上海中心城区核心区,以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命名,是上海的经济、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区域东南临黄浦江,北临苏州河,三面环水,总面积20.52平方公里;全区户籍人口70.13万,实有人口54.39万;下辖10个街道,169个居委会。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所在区,承载了上海700余年的建城史和170余年的开埠史,见证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变化。
自然地理 。黄浦区,地处黄浦江和苏州河合流处的西南端。北起苏州河,东、南濒黄浦江,西至成都北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肇嘉浜路、瑞金南路。全区面积为20.5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8.7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81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上海城市坐标原点位于本区内的国际饭店。区境内辖南京东路、外滩、瑞金二路、淮海中路、豫园、打浦桥、老西门、小东门、五里桥、半淞园路10个街道,共169个居委会。
黄浦区行政图
社会生活。社会文化事业资源十分丰富,外滩、豫园、田子坊等文化旅游地标林立,率先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拥有“演艺大世界”——国内规模最大、密度最高剧场群,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等标志性文化设施集聚,优质教育、卫生资源丰富,是宜居宜商宜游的优选之地。
经济发展。黄浦地区生产总值居中心城区首位,经济密度保持全市第一。服务业占区域经济比重超95%,税收亿元楼宇将近70幢,涉外经济贡献度达45%。以金融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为主导,文旅服务、健康服务、科创服务为新动能的“3+3”产业结构特征显著。全区现有国家级金融要素市场6家,持牌金融机构660余家,总部型企业200余家,全球知名专业服务机构集聚。商业商务繁荣发展,南京路步行街、淮海中路商业街、新天地等国际化商圈充满活力。
历史沿革。黄浦区区境自唐天宝十年至宋代属华亭县,至元代隶属上海县。1843年上海开埠,境内地区被英、法等国强辟为租界。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以黄浦江名建立了最早的黄浦区。上海解放后,该区域区划几经调整,先后属于黄浦、老闸、邑庙、蓬莱、卢湾、嵩山等区。1956年原黄浦区与老闸区合并。1959年,原邑庙区、蓬莱区合并成立南市区,原嵩山区部分划入卢湾区。1960年原新成、邑庙和卢湾区部分地段划入原黄浦区。1961年原浦东县部分街道划入原黄浦区、南市区。到80年代,原川沙县部分乡镇陆续划入原黄浦区、南市区。1993年原黄浦区、南市区境内浦东地区全部划归浦东新区。2000年原黄浦区、南市区撤销,建立新的黄浦区。2011年撤销原黄浦区、卢湾区建制,建立现在的黄浦区。
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简介
街道地处上海市核心区域,位于黄浦区西北部,东至福建中路,南至延安东路(西藏中路)、金陵西路,西至成都北路,北至苏州河,辖区面积2.41平方公里,下辖19个居委会,户籍居民3.08万户、10.08万人,实际居住2.5万户、6.2万人;社区单位8947家,其中机关事业单位247家,企业5121家,个体经营户3579户,商务楼宇63幢,其中亿元楼16幢。
南京东路步行街
南京东路街道地理位置特殊、区位特征明显,号称上海的“五个中心”:一是地理中心,是上海大地测绘原点(国际饭店)和上海道路“零公里”处(人民广场)。二是行政中心,是市人大、市政府和十多个市委办局的办公所在地。三是文化中心,集聚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有30多家市、区级文化教育单位。四是商业商务中心之一,以“中华商业第一街”著称的南京路步行街大部分在辖区内;有商务楼宇63幢,其中亿元楼12幢。五是交通枢纽中心之一,空中有延安路高架与南北高架的交汇点;地面有59个公交站点,其中14个是始发站;地下有1、2、8号三条地铁线的中转站,有出入口22个。
黄浦区外滩街道简介
外滩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东北部,东至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南至新开河路、人民路、淮海东路与小东门街道、豫园街道为邻,西沿福建中路折汉口路、折湖北路、福州路、福建中路、延安东路、西藏南路与南京东路街道、淮海中路街道接壤,北临苏州河与虹口、闸北区接界。总面积2.18平方千米。 2010年末,外滩街道辖区总人口6.49万人。外滩街道辖山北、北京、东风、宁波、虎丘、永安、永胜、中山、无锡、汉口、瑞福、昭通、山西、新建、盛泽、金陵、福南、云南、宝兴19个居民委员会;下设803个居民小组。
唐天宝十年(751年),外滩街道辖区属华亭县高昌乡。2000年6月,撒销黄浦区和南市区建制,设立新的黄浦区,辖区分属黄浦区外滩街道、金陵东路街道。2007年2月,撤销金陵东路街道建制,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外滩街道和南京东路街道。2011年5月,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原黄浦区外滩街道保留,行政区划不变。 截至2021年10月,外滩街道辖17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山西南路350号12~13楼。
外滩街道近代建筑群有外滩源、和平饭店、半岛酒店、金光外滩中心、海仑宾馆、上海大酒店、外滩华尔道夫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外滩东与浦东陆家嘴金融区隔江相望,南与豫园风景区毗邻,是上海重要的对外窗口。外滩建筑群有哥特式、道维克式、希腊式、德国式、威尼斯式、文艺复兴式等,富集文艺复兴时期西洋建筑设计的精华。
外滩是上海的象征,也是上海城市近代化的起点。外滩东起黄浦江西岸,西至中山东一路和中山东二路西侧人行道,南起东门路,北至苏州河南岸,滨江岸线长2.6公里,是上海最具标志性、最经典的城市景观区域,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2010年3月底经过综合性改造后重新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开放。
外滩也是上海金融的起源与主体,早在1846年就出现了上海第一家银行。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外滩已发展为亚洲金融中心、世界第三金融中心,有“东方华尔街”之誉。当前,黄浦区紧紧抓住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机遇,聚焦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重点推动外滩滨江发展轴和北段老外滩地区、中段十六铺地区、南段董家渡地区“一轴三段”组团式发展。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之一,外滩金融集聚带金融要素齐全,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已基本形成与陆家嘴金融城错位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今后,外滩金融集聚带将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资产管理中心、资本运营中心和金融专业服务中心。
黄浦区豫园街道
豫园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中部,东起人民路、四牌楼路与小东门街道相连,南至复兴东路与老西门街道为邻,西达西藏南路与淮海中路街道接界,北沿淮海东路、人民路与外滩街道接壤。总面积1.19平方千米。截至2012年12月,常住户口人数101937人,其中男性49540人,女性52397人。2011年末,豫园街道辖泰瑞、肇方、同庆、淮海、会稽、方西、宝带、果育、侯家、太都、古城、露香、阜春、长生、广福、四新、光启、丹马、学院、大境20个居民委员会;下设653个居民小组。
唐天宝十年(751年),今豫园街道区域(以下简称辖区)属华亭县高昌乡。2000年6月,南市区并入黄浦区,辖区属黄浦区豫园街道。2003年8月,原老西门街道的小北门地区划入豫园街道,形成今豫园街道的行政区划范围。2011年5月,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原黄浦区豫园街道保留,行政区划不变。截至2021年10月,豫园街道辖1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大境路58号。
名称来历。豫园园主潘允端自四川右布政使卸任后,为使曾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父亲潘恩颐养天年,在宅西的菜田上营建园林,因“愉悦老亲”之义而取名“豫园”。1960年,“豫园”始用于街道名。 文物古迹。豫园街道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街道豫园灯会被列入世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安仁街218号,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50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1559年起,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豫园肇建初始,占地70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精心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整座园林规模宏伟、景色佳丽,古人称赞其“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现豫园占地30余亩,园内有三穗堂、大假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景点,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树木苍翠,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糅合了明清两代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风格。1999年,豫园建园440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为豫园题词“海上名园”。豫园西南与老城隍庙、豫园商城相连,庙、市、园合一,集邑庙、民俗、休闲、购物、美食、览胜和文化活动为一体,构成了上海700年历史文脉的物化展示和上海城市文明的视觉渔泽。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超过3700万人次。
瑞金二路街道
瑞金二路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西北部,东起重庆中路、重庆南路与淮海中路街道接界,南至建国中路、建国西路与打浦桥街道相连,西抵陕西南路与徐汇区、静安区接壤,北达延安中路、金陵西路与静安区为邻。总面积1.97平方千米。 2010年末,瑞金二路街道辖区总人口49360人。2011年末,瑞金二路街道辖延中、巨鹿、长乐、雁荡、淮中、永嘉、思南、陕建、瑞成、瑞兴、锦江、南昌、茂名、香山、瑞雪、建德16个居民委员会;下设741个居民小组。
唐天宝十年(751年),辖区属华亭县高昌乡。1996年5月,撤销瑞金二路街道和淮海中路街道建制,设立新的瑞金二路街道。2011年5月,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原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改名为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行政区划不变。截至2021年10月,瑞金二路街道辖16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思南路33号。
孙中山故居
名称来历。瑞金二路街道因境内瑞金二路而得名。瑞金二路街道辖区有近200位彪炳史册的民族精英和文化翘楚,为探索振兴中华之路在此留下了业绩和身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以及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共产党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还有“8号桥”创意园区、思南公馆区、淮海路商业街,成为都市旅游的景点。
淮海中路街道
淮海中路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中西部,东起西藏南路与外滩街道、豫园街道、老西门街道相连,西至重庆南路与瑞金二路街道接界,南达建国东路与打浦桥街道为邻,北沿金陵中路、金陵西路与南京东路街道相依。总面积1.41平方千米。 2010年末,淮海中路街道辖区总人口5.79万人。2011年末,淮海中路街道辖孝和、复兴、西成、瑞华、光明、复三、复四、合一、顺六、建二、合二、建四、建六、新华、浏河、景安、大华、星平、志成19个居民委员会;下设730个居民小组。
唐天宝十年(751年),今淮海中路地区(以下简称辖区)属华亭县高昌乡。1987年,淮海路街道更名为淮海中路街道。1996年5月,撤销嵩山路街道和济南路街道建制,并划入原淮海中路街道、原顺昌路街道部分行政区域,设立新的淮海中路街道。2011年5月,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原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改名为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行政区划不变。 2022年,淮海中路街道辖13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合肥路398号。
名称来历。淮海中路街道因辖区内的淮海中路而得名。淮海中路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筑成,曾称西江路、宝昌路、霞飞路、泰山中路、林森中路。20世纪20年代起,俄国侨民在霞飞路设店经营,华商与他国商人接踵而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已成为沪上仅次于南京路的第二大商业街。1950年,为纪念淮海战役胜利,林森中路更名为淮海中路。
文物古迹。淮海中路街道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纪念地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各1处。
风景名胜。淮海中路街道有淮海中路现代化商业商务中心、上海新天地等购物休闲新景观,还有佛教法藏讲寺、基督教诸圣堂等宗教场所。百余年的经典建筑、老宅旧弄、革命遗迹、名人故居与现代化楼宇构成都市旅游新格局。
中共一大会址
淮海中路街道辖区是上海石库门民居比较集聚的区域,有老式石库门、新式石库门和新式里弄等民居,基本涵盖上海石库门民居的样式。保存了一批代表性的上海石库门民居,如尚贤坊、梅兰坊、万宜坊等,成为上海石库门民居游的重要资源。2009年,中共“一大”会址、新天地及其周边的石库门建筑群区域被冠以“旧里新辉”而被评为“新沪上八景”之一。
打浦桥街道
打浦桥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西南部,东起肇周路、制造局路与老西门街道、半淞园路街道接界,西至瑞金南路、肇嘉浜路、陕西南路与徐汇区接壤,南靠斜土路与五里桥街道为邻,北沿建国东路、建国中路、建国西路与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相依。总面积1.59平方千米。 [1] [5] 2010年末,打浦桥街道辖区总人口5.91万人。 [5]
唐天宝十年(751年),今打浦桥地区(以下简称辖区)属华亭县高昌乡。1996年5月,丽园路街道和顺昌路街道并入打浦桥街道。2011年5月,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原卢湾区打浦桥街道改名为黄浦区打浦桥街道,行政区划不变。 [5] 2022年,打浦桥街道辖16个社区, [10] 街道办事处驻南塘浜路103号。
2011年末,打浦桥街道辖肇东、建中、锦海、大同、南塘、银杏、汇龙、蒙西、泰康、建一、建三、建五、徐一、徐二、丽一、丽二、局后17个居民委员会;下设681个居民小组。
名称来历。因打浦路而得名。肇嘉浜上有古桥名带浦桥,谐音打浦桥。位于今徐家汇路、瑞金二路口。建筑年代不详,首见于清同治《上海县志》。初为木桥,20世纪20年代改建为水泥桥,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填没肇家浜之日晖港(今瑞金南路)以东河道时拆除。清末民初,由桥名衍为区片名,指桥环周一二百米范围内地块。民国三年(1914年),桥南新辟道路即以桥名命名为打浦路。20世纪50年代中叶起,先后以打浦路、打浦与打浦桥为街道名。
田子坊
风景名胜。打浦桥街道辖区内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田子坊”,坐落于泰康路,小工厂、小作坊、石库门民居集聚,具有浓厚的海派特色市井文化,2000年起利用旧厂房和石库门民居,引入国内著名的油画家陈逸飞、摄影家尔冬强、书法家王家俊等知名人士以及美国、丹麦、巴西等13个国家的文化艺术家。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古今文化结合,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园区。“田子坊”保持了原来的建筑风格,保留了原生态的上海市井生活特色,展现了上海城市发展的痕迹。
老西门街介绍
老西门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中西部,东沿光启南路、跨龙路与小东门街道接界,南接陆家浜路与半淞园路街道相连,西临肇周路与打浦桥街道为邻,北至复兴东路与豫园街道接壤。总面积1.24平方千米。2010年末,老西门街道辖区总人口7.29万人。2011年末,老西门街道辖唐家湾、方斜、大林、牌楼、大兴、陆兴、陆迎、明日星城、学宫、小桃园、曹家街、文庙、净土街、艾家弄、乔家栅、也是园、龙门村、小西门18个居民委员会;下设729个居民小组。
唐天宝十年(751年),今老西门街道区域(以下简称辖区)属华亭县高昌乡。1993年6月,撤销小北门街道、唐家湾街道和蓬莱路街道建制,设立老西门街道。2000年6月,南市区并入黄浦区,辖区分属黄浦区老西门街道。2007年2月,撤销董家渡街道建制,其明日星城、陆迎居民区划入辖区。2011年5月,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原黄浦区老西门街道保留,行政区划不变。2022年,老西门街道辖16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西藏南路765号。
名称来历老西门,又称仪凤门。为明代中叶所建上海县城墙的城门之一,是上海城厢通往上海西、南大镇法华镇、龙华镇的水早要道。1955年,蓬莱区设老西门办事处,“老西门”始用于街道名。
上海文庙
风景名胜 。老西门街道辖区是上海老城厢之根、上海发祥地之一,有上海文庙、小桃园、清真寺、(清真文寺)、清必堂、徐光启故居,集中体现了上海老城厢的历史渊源、文化渊源,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极为丰富。在上海文庙勒刻的石碑上,有进士279名,其中在老西门区域出生的有明代大科学家徐光启,现代著名教育家叶企孙,中国近代小学教育和梅溪书院创始人张焕伦。
小东门街道
小东门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中东部,东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南接陆家浜路南浦大桥与半淞园街道为邻,西沿跨龙路、光启南路、四牌楼路、方浜中路、人民路与老西门街道、豫园街道接界,北至新开河路与外滩街道接壤。 区域面积2.59平方千米。 2021年11月,小东门街道户籍人口7.92万人,实有人口3.68万人。 [2011年末,小东门街道辖金坛、西姚、天灯、赵家宅、乔家、中华、龙潭、新码、白渡、荷花池、小石桥、王码、万裕、公义、桑园、府谷、南区、青龙、阳光、多稼、天生21个居民委员会;下设709个居民小组。
唐天宝十年(751年),今小东门街道区域(以下简称辖区)属华亭县高昌乡。2000年6月,南市区并入黄浦区,辖区分局黄浦区小东门街道、董家渡街道。2007年2月,撒销董家渡街道建制,其10个居民区划入小东门街道。2011年5月,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原黄浦区小东门街道保留,行政区划不变。截至2021年10月,小东门街道辖16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白渡路252号。
名称来历。小东门街道因位于原上海县城墙城门之一的小东门区片而得名。
风景名胜 。小东门街道辖区属典型的老城厢地区,有书隐楼、董家渡天主堂、商船会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有梓园、火警钟楼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以及仁记珠宝银楼、联市联谊会、集贤村、上海电话局南市总局、清心中学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5个。在乔家路一带集聚了具有明清风貌特征的名人故居。梓园是著名慈善家、海派画家、社会活动家王一亭故居,王一亭曾在此接待过途经上海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夫妇;郁家大院为现代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的祖宅,清末民初为上海首富、船王郁泰峰旧居;书隐楼是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上海市唯-集住宅与藏书于一体的建筑;沪南晾望塔(即火警钟楼)建成于清宜统二年(1910年),为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曾敲响辛亥革命上海光复的钟声;此外,辖区内还有远东最大上海最早、曾统辖皖苏沪的罗马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府一董家渡天主堂,华人最早创办的第一所中西医并治的综合性医院——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打响上海中学抗日教亡运动第一炮的市南中学(即清心中学),上海最早最大的会馆一商船会馆,上海第一个中国政府经营的中资电话局一南市电话局,以及江海常关、十六铺、大达码头等诸多上海乃至全国之最,有德兴馆、万有全腌腊、冯万通酱园等多家百年老店。位于永泰街1号,距今近700年历史,被附近居民称为神树的古银杏树是上海最古老的树。
董家渡天主堂
20世纪以来,区域先后建有南浦大桥建设者广场、隧道科技馆、丝绸博物馆、圣莲珠宝、有方古玩城、老码头、上海滩码头等,尤以南外滩轻纺市场享誉海内外,其海外客户达半数以上。老码头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改造后的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是沪上唯一的浦江旅游码头,浦江沿线逐渐成为上海旅游、休闲、工作及时尚生活的新地标。
五里桥街道
五里桥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西南部,东以制造局路与半淞园路街道接界,南临黄浦江,西起瑞金南路日晖港与徐汇区相连,北以斜土路与打浦桥街道接壤。总面积3.09平方千米。2010年末,五里桥街道辖区总人口8.24万人,2011年末,五里桥街道辖中一、中二、桥一、桥二、瞿东、瞿南、瞿中、瞿西、铁一、铁二、龙华、斜土、打浦、蒙自、丽园、桑城、紫荆、瑞南、海悦19个居民委员会;下设1154个居民小组。
唐天宝十年(751年),今五里桥地区(以下简称辖区)属华亭县高昌乡。1960年4月,两办事处合为中山五里街道;同年6月,改名五里桥街道。1996年5月,撤销丽园路街道建制,其部分行政区域划入五里桥街道。2011年5月,卢湾区并入黄浦区,原卢湾区五里桥街道改名为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行政区划不变。截至2021年10月,五里桥街道辖19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瞿溪路758号。
名称来历。五里桥本是陈家港(北支)上的一座木桥,位于今斜土路五里桥路处,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距城厢水关五里而得名。因桥而命名为五里桥路。1956年起,以五里桥为街道名。
五里桥。“五里桥”,由明朝嘉靖年间上海士绅顾从礼出资修筑。顾从礼为明朝沪南大族顾氏后人,其曾祖顾英、祖父顾澄、父顾定芳,以及堂兄弟顾从义、顾从德等,祖孙四代以乐善好施,品德高尚闻名。为纪念他们,顾英、顾定芳、顾从礼均曾供奉于乡贤祠。
卢浦大桥
风景名胜。五里桥街道辖区内南部滨江地区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企业馆所在地,卢浦大桥横跨黄浦江,沿江有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开放式公共绿地,是上海黄浦江滨江地区景观新亮点和黄浦江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黄浦江畔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南部滨江地区将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世博滨江文化博览商务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制造总局,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厂区旧址原为世博园区D片区,世博会企业馆、主题馆副馆坐落于该地。
半淞园路街道
半淞园路街道,隶属上海市黄浦区,地处黄浦区境东南部,东起陆家浜路与小东门街道接界,南滨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起江边路、高雄路、制造局路与五里桥街道相连,北至陆家浜路与老西门街道为邻。总面积2.87平方千米。 2010年末,半淞园路街道辖区总人口8.98万人。
唐天宝十年(751年),今半淞园路街道区域属华亭县高昌乡。2000年6月,撤销黄浦区和南市区建制,设立新的黄浦区,辖区分属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董家渡街道。2007年2月,撤销董家渡街道建制,其部分行政区域划入半淞园路街道。2011年5月,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设立新的黄浦区,原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保留,行政区划不变。截至2021年10月,半淞园路街道辖22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西藏南路1360号。
2011年末,半淞园路街道辖黄浦新苑、民立里、三门峡路、制造局路、徽宁路、保屯路、瞿溪路第二、西凌新村第三、西凌新村第二、西凌新村第一、市民新村、瞿溪路第四、高雄路、耀江花园、海西、普益、迎勋、车中、新村、益元、中福花苑第一、中福花苑第二22个居民委员会;下设827个居民小组。
名称来历。半淞园路街道因半淞园路而得名。路因园林得名。半淞园原名沈家花园,民国七年(1918年),邑人姚伯鸿将其扩建,并取唐代诗人杜甫“葛取吴淞半江水”诗句之意,改名为半淞园。
风景名胜。2010年,半淞园路街道辖区沿江0.87平方千米区域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浦西部分场馆区域。
三山会馆
半淞园路街道境内三山会馆建于清宜统元年(1909年),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会馆建筑,也是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指挥部所在地。会馆由福建旅沪水果商人集资兴建,历时五年竣工。现大殿内和东西楼辟为上海民间收藏品陈列馆。
既然都读完了,就请你用发财的手再点个关注、点赞 、转发、收藏,让更多人看到吧!
2024-09-13 14:53:27
2024-09-13 14:51:20
2024-09-13 14:49:13
2024-09-13 14:47:06
2024-09-13 14:44:59
2024-09-13 14:42:52
2024-09-13 14:40:45
2024-09-13 14:38:38
2024-09-13 14:36:31
2024-09-13 14:34:24
2024-09-13 14:32:17
2024-09-13 14:30:10
2024-09-13 14:28:03
2024-09-13 14:25:56
2024-09-13 14:23:49
2024-09-13 14:21:42
2024-09-13 14:19:35
2024-09-13 14:17:27
2024-09-13 14:15:20
2024-09-13 14: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