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娜娜的母亲有多狠?原谅出轨老公后,为生儿子曾多次流产
2024-10-30 15:03:26
盘点4款仿生机器人!你知道几种?
在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中,模仿人类一直是一个主要方向。从实现“两足步行”到更多的动作细节研究,接着发展到人工智能,历程虽艰辛,但发展至今,仿人机器人领域已有不少让人惊叹的成果。
不知何时开始,车企的远望成了机器人,还得是人形的。被视为全球仿生机器人天花板的美国波士顿动力,几经易手之后,被韩国现代汽车接盘。特斯拉就更不用说了,去年还是真人扮演的机器人Tesla Bot,如今被马斯克更名为Optimus,它的中文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变形金刚》中的汽车人“擎天柱”。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盯上的一个发展了几十年但始终难以商业化的领域——人形机器人,如果马斯克不跳票的话,就即将在9月份出场了。这是除了造车、造火箭和“大脑上云”之外,马斯克盯上的又一科技领域,想象空间十足。
名为“Optimus(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项目,是马斯克在2021年8月第一届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披露的。今年4月,马斯克表示擎天柱是2022年最重要的产品开发项目,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汽车,并且2023年将“适度量产”。马斯克还宣布,将在9月30日的第二届特斯拉人工智能日上发布擎天柱原型机,又被称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Tesla Bot)。
Optimus
自马斯克在4月画“饼”开始,中国的A股机器人概念股群体已经涨出了好几个高潮。
Optimus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创新型企业家,马斯克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科技行业的神经。可以想见,人形机器人概念的推出,拉动的不仅仅是阴跌已久的特斯拉股票,还有A股相关机器人概念股票。然而,让马斯克没有想到的是,铺垫了这么久,居然是小米公司抢了跑。
2.CyberOne
8月11日晚,雷军在发表个人年度演讲时,聊到嗨处,一个挪着小碎步的机器人上来给他献了一枝花。雷军对“铁大”的热情介绍:支持多达21个自由度,并能实现各自由度0.5ms级别的实时响应。
CyberOne
CyberOne是继去年小米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后,小米机器人Cyber家族的新成员,内部艺名“铁大”,它具有高情商、可感知人类情绪,视觉敏锐、可对真实世界三维虚拟重建,“小脑”发达、可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四肢强健、动力峰值扭矩300Nm等领先技术能力。
CyberOne
CyberOne身高177CM、体重52KG,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相比于仿生四足机器人而言,人形机器人机械复杂度更高,需要性能更强大的电机、更多的机身自由度、复杂的人形双足控制算法。
CyberOne
3.Walker X
作为一款定位家庭服务功能场景的机器人,首先从外观,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Walker X身高1.3米,体重63公斤,差不多是一个十几岁的小胖墩的身材,它高度模仿人的外观,无论是头部、四肢、躯干,还是手指以及眼睛位置的曲面屏,都让人很容易接受“仿人”的设定。整体外部光滑圆润,没有明显的棱角,关节部位没有外露的机械限位结构。
Walker X
由此可以看出,Walker X的外观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在家庭服务场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1.3米的身高可以与儿童及坐姿的成年人(包括行动不便人群)有更好的交互,人形形象更容易被家庭成员接受(尤其对于儿童或者宠物),光滑圆润的外壳和隐藏的关节机械结构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比如冲击、碰撞、夹手、倾倒等)。
Walker X
Walker X作为家庭服务型的机器人,活动区域较小,互动对象包括儿童和老人,因此相对于酷炫的运动能力,温和的动作幅度、可预判的行动轨迹、目标消费者可接受的成本控制、更方便的日常维护等都是更优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技术成熟的高精度伺服电机驱动技术不失为一种平衡性的解决方案。
Walker X
Atlas
我们再来看下波士顿动力的Atlas,同样是人形机器人,它的外观和“人”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和轻量化改造,它的块头由最早的身高将近1.9米,体重150多KG,一路瘦身到现在的1.5米身高,体重不到80KG。Atlas最初是针对军事用途而开发设计,所以外观上并没有那么多讲究,一切以功能为先。
Atlas
当前版本的Atlas是对最初模型的彻底升级。原始模型是为2015年DARPA机器人挑战赛打造的。而这个被称为“下一代Atlas”的机器人更轻、更敏捷。波士顿动力公司使用工业级3D打印技术制造关键的结构部件,这使得机器人的强度/重量比比早期的设计更高。下一代Atlas也可以做它的前辈做不到的事情:跌倒后爬起来。
Atlas
Atlas的控制软件并没有明确地告诉机器人如何运动其关节,而是使用了数学模型来说明机器人身体的基本物理原理,以及它如何与环境相互作用。Atlas依靠它的整个身体来实现平衡和移动。当跳过一个障碍物或做杂技表演时,机器人不仅使用它的腿,而且还使用上半身,像人类运动员一样摆动手臂辅助跳跃。
从曾经生硬的肢体动作、机械的对话,到今天上楼梯、倒果汁、捶背按摩,甚至是理解人类的情感,机器人逐渐从“机器”具备了更多“人”的属性。
作为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行业龙头,我们能看到他们在巩固自身技术优势之外,也进一步开放能力,希望能够带动产业的整体发展。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突破,需要这样的领头者。
当然,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继智能手机之后,人形服务机器人是否会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中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又能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2024-10-30 15:03:26
2024-10-30 15:01:23
2024-10-30 14:59:20
2024-10-30 14:57:17
2024-10-30 14:55:14
2024-10-30 14:53:11
2024-10-30 14:51:08
2024-10-30 14:49:05
2024-10-30 14:47:02
2024-10-30 14:44:59
2024-10-30 14:42:56
2024-10-30 14:40:53
2024-10-30 14:38:50
2024-10-30 14:36:47
2024-10-30 14:34:44
2024-10-30 14:32:41
2024-10-30 14:30:38
2024-10-30 14:28:35
2024-10-30 14:26:32
2024-10-30 14: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