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盟六个常任理事国你了解多少,3个中途退出,最后1个最特殊
2024-09-15 15:40:26
81岁“改革院长”肖扬去世,曾力推收回死刑复核权
本文3659字,阅读完需要12分钟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消息,被称为“改革院长”的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长肖扬,因病于2019年4月19日4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遗体送别仪式定于4月22日上午10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
肖扬担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10年期间,曾大刀阔斧推动司法改革。谈及法官履职,他曾表示“无知者不能当法官,无能者不能当法官,无德者同样不能当法官。”
对于法院腐败现象,他说:惩治腐败法官绝不手软。
任职广东检察院时,肖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群众举报中心,第一个反贪污贿赂局。任职司法部长时,则建立了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出任最高法院院长后,他推行了庭审公开等一系列改革,同时着手实施了法官等级制度的建立。
面对改革争议,肖扬曾坦言“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认识,有改革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质疑,得心中有个数,对的就不怕人家说。”
肖扬是广东河源人, 1962年,肖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3年起就职于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正式步入政法岗位。1989年,身为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的肖扬在学术期刊《现代法学》上撰文,提出设立反贪局的设想。1989年8月,中国第一个反贪局在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成立。
此后,肖扬调离地方。他于1990年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93年起担任司法部部长。5年后,他正式履任最高法院院长,直至2008年退休。
这位以推动司法改革著称的首席大法官任职最高法的10年,也是其最受外界关注的10年。
期间,他力推包括审判公开,公民自由旁听庭审;建立法官职业准入制度,通过统一司法考试成为法官必需资质;收回死刑复核权在内的多项改革。
2001年起,初任法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中国从此告别了以“政治合格”为主的法官任用标准,法官队伍整体迈入专业化; 2002年,中国法官卸下半个世纪有着专政色彩的肩章大盖帽,换上法袍用上法槌。
同一年,肖扬第一次提出“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命题,“法官职业化建设”的提出,成为法院队伍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最受外界关注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收回死刑复核权。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1月1日起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结束了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下放26年的历史。2008年2月27日,肖扬在任内最后一次直接与死刑复核法官面对面谈话时说,责任重于泰山,希望法官们把“疑者不杀、杀者不疑”精神坚守到底。
作为出了名的“改革院长”,肖扬言及改革所承受的争议颇为坦然: “这是很自然的,有改革就有风险,有风险就有质疑,我们得心中有数,有个承受能力。自己做什么,心里有数,对的就不怕人家说。”
“毫不隐瞒地跟大家说,法官队伍难带,这是我现在最感头疼的事,一些法官素质不高,不能胜任日益专业化的审判。” 2003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山西代表团两高报告审议时,肖扬曾如此解剖当前法院队伍存在的问题。
肖扬毫不留情,直言一些法官办案水平低,超审限办案问题依然存在;少数法官违法违纪时有发生,有的法官甚至贪赃枉法。“如果生产单位没有高素质的工人,生产不出优质的产品;同样,一个低水平的法官肯定判不出好案子。”
“一些百姓对法院工作不满意,有的就是因为法官素质不过硬,审判水平不高。”肖扬说,“当然,这里有历史原因,文化大革命一举砸烂‘公检法’,取消了法学教育,优秀的法官从哪里来?过硬的法官大多50多岁了,现在正处在人才断档期。”
在肖扬看来,“将法官职业化作为今后法院工作的主线”是提高法官队伍素质的根本所在。
但同时,他也清醒地看到,要实现法官职业化不是5年、10年能解决的,需要相当长时间,“但正因为路程遥远,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去努力。”
对司法审判与媒体关系这一话题,肖扬也有思考:“在中国,媒体对案件审判的报道与日俱增,媒体对司法审判的影响越来越大,媒体对司法审判的关注也使得司法工作面临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
2006年9月,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肖扬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上坦言,在现代社会,信息的传播途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信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司法与媒体、网络的关系日益重要。
肖扬举例说,通过司法调查反映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这是司法追求的目标,但是由于证据的缺失、认识的失误、角色的差异,而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的标准认同并不完全一致,这是司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必须通过宣传使社会了解这一司法特点。
为此,要实行司法审判全程公开和“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公布司法案件的审判、司法判决的执行情况,使社会有正常的渠道了解司法的结果和过程,防止舆论误导公众。
与此同时,肖扬大刀阔斧地推进审判制度公开的改革。最高人民法院相继颁布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审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并进一步明确依法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三项措施,推出了一系列审判公开方面的便民措施,确保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
针对网络信息日益发达的情况,肖扬还强调,必须对网络上有关司法的消息作出及时反应,以正确信息引导公众,以真实信息抵制虚假信息,树立法律和司法的权威。
担任最高法院院长期间,肖扬还为下一步司法改革规划了“蓝图”,他锲而不舍追寻的目标,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他曾这样描述理想中的司法制度——权威的司法制度必然是公正的,不仅要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而且要做到形象公正。司法公正应当从形象上让人们感受到是公正的,即不仅自身认为是公正的,而且从形象上看,从社会评价上看也是公正的。
高效,则是既要讲效率,也要讲效益。而高效则是在公正前提下的高效,是有效的高效,而不是无效的高效,也就是办一案结一案,案结事了,胜败皆明。
权威,即通过严格的司法程序、规范的司法行为向当事人和全社会展示的一种威望、一种公信力,权者,适得其用,为民所用,威者不轻怒,恩者不妄施。总之,公正是看得见的公正,高效是能感受的高效,权威是被认同的权威。
为实现这一目标,肖扬认为,法院应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既要解决好外部权力配置问题,又要解决好法院系统内部权力结构问题。针对法院公正司法的问题,应坚持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干预审判的宪法原则,积极探索能够有效抵御各种干预的司法体制机制建设,防止和避免对司法活动的不良影响。
任职届满退休
卸任最高法院院长后,仍心系“法治强国”进程
2008年参加广东团审议两高报告期间,肖扬在现场的一张开怀大笑的照片被广泛传播。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这次两会我印象最深刻的报道,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广东团里留下的照片,那种‘仰天长笑’的味道,非常人性化地展示了共和国首席大法官的喜怒哀乐。”
当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完成了新一任院长的交接。刚刚卸任的最高法院原院长肖扬在领导干部大会上称:“在我任职届满,年已七十,身心健康的情况下离岗卸任是一件值得喜庆和光荣的事情,我深感心情舒畅,十分欣慰”。
这之后,肖扬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从为数不多的公开场合发言中也可一窥这位前首席大法官的法治情怀。
2014年11月7日,大梅沙中国创新论坛在深圳大梅沙京基喜来登大酒店宴会厅开幕,肖扬作主题演讲时称,中国并不缺少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有效的法律243部,国务院制定的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680多部,地方性和部门性的规章8000多部,中国用了3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300多年的立法进程,是当之无愧的法律大国,但远远不是法治强国。
谈及中国的法律体系,肖扬表示,要进一步完善,要完成编纂《民法典》的任务,要清理和废止计划经济时期、阶级斗争为纲时期、群众运动时期的法律和法规。“现行《宪法》是一部好的宪法,涉及保障公民权利、国计民生和完善国家机构和科学合理配置,严密宪法的实施程序,建立有效的宪法制度,实现宪法权利资源的均衡,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这就需要实现由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立体性的转变。”
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徐昕向南都回忆,肖扬在这次会上特别提出提出“违宪不究是对法治最大破坏”。在徐昕看来,肖扬很开明,主政最高人民法院期间较大推动了在司法改革方面,特别是最高法收回死刑复核权,救命无数,确立的司法公开延续至今不断发展,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司法改革措施,也成为司法公正的底线保障。
多位与肖扬有过接触的司法界人士向南都记者表示,肖扬是位具有改革开放意识的最高法院院长,带有鲜明的变革、创新烙印。
“他眼中的法律和法律人充满激情和希望,令人兴奋和憧憬!“有学者回忆肖扬出席活动和演讲时的情形说。
采写:南都记者刘嫚 新华社图
2024-09-15 15:40:26
2024-09-15 15:38:19
2024-09-15 15:36:12
2024-09-15 15:34:05
2024-09-15 15:31:58
2024-09-15 15:29:51
2024-09-15 15:27:44
2024-09-15 15:25:37
2024-09-15 15:23:29
2024-09-15 15:21:22
2024-09-15 15:19:15
2024-09-15 15:17:08
2024-09-15 15:15:01
2024-09-15 15:12:54
2024-09-15 15:10:47
2024-09-15 15:08:40
2024-09-15 15:06:33
2024-09-15 15:04:26
2024-09-15 15:02:19
2024-09-15 15: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