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神》中最强大20种能力排行榜!每一项都独具特色,无可匹敌!
2024-09-10 23:45:58
日本近代崛起战争中一封信征服一个国:伊东祐亨,不战而屈人之兵
日本的近代之所以崛起全靠战胜中国,战胜中国首先要说日本的海陆军队,一支军队的强大首先要看指挥官,在近代日本也出现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物。他就是——伊东祐亨。
伊东祐亨
伊东祐亨(いとうすけゆき,1843年6月9日-1914年1月16日),著名军事家,日本元帅海军元帅,伯爵。甲午战争时以海军中将衔任联合舰队司令官,战后封子爵,升海军军令部长。日俄战争时任大本营海军幕僚长,后受封为伯爵。获海军元帅称号。
一、出身名门
伊东祐亨1843年6月9日生于萨摩藩,祖先为饫肥藩主伊东氏.家徽庵木瓜.父亲伊东佑典,萨摩藩藩士.伊东佑亨初名金次郎,后改名四郎右卫门,又改名四郎,最后改为佑亨。自幼对海军感兴趣,在江川英龙的学校学炮兵,后入胜海舟的神戸海军操练所与坂本龙马、陆奥宗光共同学航海。萨英战争时从军.参加过戊辰战争。
1871年任海军大尉,1877年任日进号舰长辅.1882年任海军大佐,先后任龙骧、扶桑、比睿等舰只舰长.1885年任横须贺造船所长兼横须贺镇守府次长、同年任建造中浪速号回航委员长。该舰服役后任舰长.1886年封海军少将.就任海军省第一局长兼海军大学校校长.接待了来访的清国舰队,在参观了定远舰后承认是:“如果现在和清国开战,没有胜利的可能,只要‘定远’和‘镇远’两舰就能把全部常备舰队送到海底。”1892年升海军中将,横须贺镇守府长官。1893年任常备舰队长官。
二、黄海海战
1894年7月16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开战,7月18日根据军令部官房主事山本权兵卫大佐提出的方案,将已经改名为“西海舰队”了的警备舰队和常备舰队组成“联合舰队”。这是日本海军第一次组建联合舰队,伊东祐亨海军中将为首任司令长官,准备参加甲午战争,7月23日伊东祐亨奉大本营作战命令,亲率军舰15艘、鱼雷艇6艘、侦查艇一艘,由佐世保军港出发,向朝鲜西海岸进发。25日派第一游击舰队以突然袭击手段,发动不宣而战的丰岛海战,挑起中日战争。8月1日,中日两国互相正式宣战后,伊东佑亨遵照大本营的“作战大方针”,积极寻求与中国海军进行主力决战,以夺取制海权。
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6日,伊东佑亨率联合舰队军舰12艘,由朝鲜渔隐洞锚泊地出发,向黄海北部一带游弋。17日凌晨到达海洋岛,经过侦察,未发现北洋舰队,乃改变航向,向东北方向的大洋河口前进。10时30分发现北洋舰队12时50分左右,日本联合舰队与中国清朝北洋水师于黄海发生黄海海战,伊东祐亨率三景舰在本队,后面还有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压阵督战,前面坪井航三少将率第一游击队4艘巡洋舰快速穿插,连续打击中国军舰横队两翼的弱舰,当日15:26分旗舰松岛号被镇远的30.5公分主炮击中,顿时把松岛号变成了海上活动地狱。丧失了作战能力。16:07伊东祐亨司令官升起了“失控”信号旗,企图退出战斗行列。
然而他的军舰旗手的旗语太差,打的信号旗没人能看懂,被日军各舰长理解为“各自为战”。到后来伊东只好撤销这个信号,再度担负起旗舰的职责,并于18:00点率队撤出战场整理,到20:00才将旗舰转移到桥立。考虑到天色已晚,原旗舰松岛号已经失去战斗力,比叡,西京丸失踪,加上北洋水师也拥有鱼雷艇,追上去打夜战联合舰队占上风的把握不是很大,伊东祐亨决定收兵。大东沟海战就这么结束了。黄海大战的结果是日本舰队击败了清国舰队,击沉对方5艘巡洋舰而自己没有一艘沉没。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这是甲午战争中,对日本有利的重大转折点。
三、进击威海
1894年10月,日军分两路侵入中国。第一军由朝鲜新义州越鸭绿江入侵辽东地区,第二军经海路在联合舰队掩护下,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入侵辽南地区。伊东佑亨在完成护航任务后,又配合第二军的陆上作战,于11月7日和22日分别攻占了大连和旅顺。 日军在侵占大连湾和旅顺口之后,就如何扩大侵略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军司令山县有朋提出《征清三策》,要求北上辽阳,南下直隶,总理伊藤博文提出《进击威海卫,攻略台湾方略》,伊东佑亨和第二军司令大山岩联名上奏,认为“如继续作战,莫如进兵山东半岛,海陆夹击,歼灭北洋水师”。大本营遂采纳了这个提议,决定进攻山东半岛,占领威海卫、消灭北洋舰队。同时组成了“山东作战军”。
12月24日伊东佑亨选定荣成湾为登陆地点,为了迷惑清军,还派第一游记舰队于1895年1月18日炮击登州,转移清军视线。1月20日率领联合舰队护送第二军到山东半岛荣成湾附近登陆,1月25日日军由荣成兵分两路向威海进攻,30日攻占了威海南帮陆路炮台,此后水陆合围,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合围刘公岛后,伊东佑亨数次致书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相其劝降,均被丁汝昌严词拒绝。
在劝降无效的情况下,自2月2日至4日,日军开始轮番炮轰刘公岛和北洋舰队,并在4日、5日夜间派鱼雷艇潜入港内偷袭,相继击沉北洋舰队来远、威远两舰,重创定远舰。2月13日北洋舰队在威海卫投降,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在前一天服毒自杀,伊东祐亨将缴获的舰船商船康济号遣送丁汝昌遗体回国,日本认为这种礼仪使世界惊叹。1895年8月接替桦山资纪任军令部长,封子爵。1898年封海军大将,日俄战争中在大本营任军令部长,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封元帅,但其对政治不感兴趣,1907年(明治40年)封伯爵,授従一位功一级金鵄勲章、大勲位菊花大绶章。
四、逼杀提督
东祐亨的确是帅才,既有西方先进的海战素养,而政治观察力又很敏锐,更重要的是对中国这个作战对手的全面客观的研究态度。取得黄海大战胜利后,他根据对清军和清政府的了解(见后文劝降信)。大胆登陆山东半岛,从陆上包了北洋水师的饺子,逼迫清军不得不把自己的海岸炮台炸掉,使北洋海军丧失了防御中有利的支撑点。
北洋提督 丁汝昌
其海战手段也有亮点,用两艘小小鱼雷艇,相继击沉北洋舰队来远、威远两舰,把丁汝昌的旗舰“定远”号打的被迫搁浅,无疑是取得了对北洋海军战术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胜利。之后日军水陆合围北洋舰队基地刘公岛,北洋舰队就此陷入绝境。这时候伊东祐亨写了封《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书》,劝降丁汝昌,该书文采斐然,古文功底极深,用典妥当,其中对清朝败亡的原因点的明明白白:
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中将伊东佑亨致书与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军门汝昌麾下:
时局之变,仆与阁下从事于疆场,抑何其不幸之甚耶?然今日之事,国事也,非私仇也,则仆与阁下友谊之温,今犹如昨。仆之此书,岂徒为劝降清国提督而作者哉?大凡天下事,当局者迷,旁观者审。今有人焉,于其进退之间,虽有国计身家两全之策,而目前公私诸务所蔽,惑于所见,则友人安得不以忠言直告,以发其三思乎?仆之渎告阁下者,亦惟出于友谊,一片至诚,冀阁下三思。
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北之因,苟使虚心平气以查之,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与我日本相战,其必至于败之局,殆不待龟卜而已定之久矣。既际此国运穷迫之时,臣子之为家邦致诚者,岂可徒向滔滔颓波委以一身,而即足云报国也耶?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史册疆域,炳然庞然,宇内最旧之国,使其中兴隆治,皇图永安,抑亦何难?
夫大厦之将倾,固非一木所能支。苟见势不可为,时不云利,即以全军船舰权降与敌,而以国家兴废之端观之,诚以些些小节,何足挂怀?仆于是乎指誓天日,敢请阁下暂游日本。切原阁下蓄余力,以待他日贵国中兴之候,宣劳政绩,以报国恩。阁下幸垂听纳焉。贵国史册所载,雪会稽之耻以成大志之例甚多,固不待言。法国前总统末古末哑恒(帕特里斯·麦克马洪)曾降敌国,以待时机;厥后归助本国政府,更革前政,而法国未尝加以丑辱,且仍推为总统。土耳其之哑司末恒拔香(奥斯曼·努里帕夏),夫加那利一败,城陷而身为囚虏。一朝归国,即跻大司马之高位,以成改革军制之伟勋,迄未闻有挠其大谋者也。阁下苟来日本,仆能保我天皇陛下大度优容。盖我陛下于其臣民之谋逆者,岂仅赦免其罪而已哉?如榎本海军中将(榎本武扬),大鸟枢密顾问(大鸟圭介)等,量其才艺,授职封官,类例殊众。今者,非其本国之臣民,而显有威名赫赫之人,其优待之隆,自必更胜数倍耳。第今日阁下之所宜决者,厥有二端:任夫贵国依然不悟,墨守常经,以跻于至否之极,而同归于尽乎?亦或蓄留余力,以为他日之计乎?从来贵国军人与敌军往返书翰,大都以壮语豪言,互相酬答,或炫其强或蔽其弱,以为能事。仆之斯书,洵发于友谊之至诚,决非草草,请阁下垂察焉。倘幸容纳鄙衷,则待复书赉临。于实行方法,再为详陈。
谨布上文。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二十日(伯爵大山岩 顿首 伊东祐亨 顿首)
看看,这就是当时一个日本将领对清朝弊端的见解!放到现在,也可以拿去做结论。
丁汝昌阵前收到敌军主将的劝降书,读完之后气愤不已。让丁汝昌愤怒的,不是因为伊东祐亨胡说八道,恰恰是因为这封劝降书的分析鞭辟入里,一语道破了多年来丁汝昌的心结。虽然此战几乎必败,但丁汝昌还是坚守民族大义,一口回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企图。
而在刘公岛被围后,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军,丁汝昌除了投降外是必死局面,他即便突围,也逃脱不了朝廷的处决。千古艰难唯一死!他拒绝了伊东祐亨的招降,将提督印截角作废,服毒自杀。
丁汝昌死后,清政府内的清流党、顽固党人交相攻击,光绪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
五、中国之殇
“ 以阁下之英明,固已知之审矣。至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通变之所由致也。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于是乎执政之大臣,当道之达宪,必由文艺以相升擢。文艺乃为显荣之梯阶耳,岂足济夫实效?当今之时,犹如古昔,虽亦非不美,然使清国果能独立孤往,无复能行于今日乎?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等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不以去旧谋新为当务之急,亟从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
这份日本人写的劝降书可谓一篇千古奇文,他根本不是一份劝说敌人放弃抵抗立即投降的战场文件,而是从中华帝国科举制度开始说起,比照日本曾经经历过的辛酸历史,解剖中华帝国衰败的原因。即使在百年之后,仍值得所有中国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细细品读。奇特的是,这些关于国家变革的理论竟然出自日本的一个武夫之口。
伊东祐亨 剧照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于自己国家崛起有着多么深刻的感受和认识,他确实是要我们中国人“虚心静气”地深思,思“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痼。在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变的时代,对于“封闭的中华帝国”来说,“更张新政”已是“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否则,这个“巨大的帝国”即使再买多少“军舰”也难逃覆灭的厄运。
师夷长技以制夷永远不过时!
2024-09-10 23:45:58
2024-09-10 23:43:51
2024-09-10 23:41:44
2024-09-10 23:39:37
2024-09-10 23:37:30
2024-09-10 23:35:23
2024-09-10 23:33:16
2024-09-10 23:31:09
2024-09-10 23:29:02
2024-09-10 23:26:55
2024-09-10 23:24:49
2024-09-10 23:22:42
2024-09-10 23:20:35
2024-09-10 23:18:27
2024-09-10 23:16:20
2024-09-10 23:14:13
2024-09-10 23:12:06
2024-09-10 23:09:59
2024-09-10 23:07:52
2024-09-10 23: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