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省身数学界能排第几(陈省身在数学方面有哪些成就贡献)
2024-04-14 07:41:12
程名振被李世民提拔,四十年后他的孙子将李显拉下皇位
程名振(?~662年),字名振,洺州平恩县人,唐朝时期将领,名将程务挺之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的发展总是有相似之处,李世民慧眼识珠提拔名不见经传的程名振,并委以重任,使得他有幸得以入唐朝名将之列。
然而,40年后,程名振之子程务挺却亲手将李世民之孙李显拉下了皇位,拥立武则天为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提拔程名振
程名振,洺州平恩县人,早年间跟随夏王窦建德,担任普乐县令,甚有能名,但一直未能得到重用。
又因为窦建德虽然是个有勇有谋之人,但做事优柔寡断,这让程名振觉得自己在这里也不会有什么出路,于是在武德四年投奔了李渊。
尽管如此,他还是未能得到李渊的赏识,被赏赐了永年县令之职,让他继续盘踞在河北,扩大势力范围,直到一次战役胜利,他这匹千里马才得到了伯乐的赏识。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李世民打算征讨高句丽,然而朝中能用的武将却少之又少,此时,有人推荐程名振,说他胆识过人还擅长谋略,这让李世民来了兴趣,召见了程名振。
李世民经过一番询问后,说道:“你有将相之才,朕将要对你有所任用。”
不知程名振是太兴奋了,还是第一次面圣,竟忘记叩谢皇恩,这引得李世民很不开心,当场发怒。
程名振见状非但不惧怕还振振有词地说:“我本是乡野村夫罢了,如今幸得天恩,承蒙皇帝召见受宠若惊,方才只是在想如何感谢皇上美意,这才失了礼数,还请皇帝见谅。”
李世民心想哪怕是身边的宠臣见到自己发怒都会忌惮几分,然而,程名振却从容淡定,因此对此人更为刮目相看。
程名振不止在打仗方面是一等一的能手,而且也是一个心思细腻温柔敦厚之人。
在在一次战役大获全胜后,俘虏了大批俘虏,其中有几十名哺乳的妇女,看她们无辜便放她们回家,好生照顾孩子。
可见,虽然程名振在战场上杀敌无数,但对待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还是很仁慈的。
程名振在征讨高句丽时大获全胜,以以少胜多的战绩成为唐朝名将,在这之后,更受李世民宠爱。
不过,李世民应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和父亲辛苦打下的江山最后却被程名振的儿子宣读的一道圣旨暂时画上了句号。
二、早年战功赫赫
程务挺年轻时跟随父亲南征北战,以果敢有力闻名,被任命为右领军卫中郎将。
彼时,唐朝深受突厥和吐蕃等部落的侵扰,程务挺奉命安定边疆,这时突厥将领阿史那伏念驻扎在金牙山,程务挺率领部队前去围剿。
突厥在程务挺的猛烈攻击之下被迫投降,在此次战役中,程务挺立足了威严,于是提拔程务挺为右武卫将军,封为平原郡公。
永淳二年(683年),绥州城平县的步落稽部落酋长白铁余率众盘踞在城平县反叛唐朝,自称光明圣皇帝,设置百官。
程务挺领兵亲自平息叛乱,这次大战的胜利,被朝中重臣裴炎大为称赞,并为之重用。
三、卷入废帝之争
弘道元年,唐高宗李治去世太子李显即位,但朝政都由武则天把持,李显为了尽快夺回政权于是重用韦后的父亲以及乳母的儿子等亲信。
裴炎对于李显的做法嗤之以鼻,认为应当重用贤才而非无能之人,李显听罢甚至扬言要将皇帝之位让与旁人也无妨。
虽说是句气话但裴炎却当了真并将此事告于武则天,武则天听罢对李显失望透顶,本就对权力蒙蔽双眼的她决心让大唐换个皇帝。
不久后,武则天便和裴炎商议废帝事宜,最终由程务挺来宣读废帝诏书,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自己继续把持朝政。
武则天垂帘听政期间重用程务挺以及他的儿子,武则天任命以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督军以备突厥。
程务挺善于安抚统治部下,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每逢作战,部下无不尽力,突厥对程务挺也非常忌惮,闻其名便相继逃走,不敢犯边。
四、造诬陷被处斩
在李旦即位期间,武则天杀害朝廷重臣,唐氏子弟被尽数铲除,这引发了骆宾王、唐之奇、李敬猷等忠心大唐的忠臣的不满,于是纷纷联合起来匡扶庐陵王讨伐武则天为口号起兵抗议。
但是很不幸,最后这些人都被武则天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而裴炎因为为其求情也被以谋逆罪打入大牢。
由于裴炎对程务挺有知遇之恩,所以程务挺为他向武则天求情,但也被武则天以同罪论处拘捕入狱,而这一切其实都是武则天对程务挺心生猜疑所致。
当年逼迫李显下位,程务挺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当时他掌管大批军队,势力也是如日中天,这让登基后的武则天不得不小心提防。
今日他可以帮助自己登上皇位,难保日后不会故技重施,因此,才会让武则天如此心急地想要置他于死地。
而正好在骆宾王案中,朝中不满程务挺的人捏造程务挺有叛乱之嫌,武则天便正好借机除去了程务挺。
程务挺是当时有名的武将,尤其在镇压突厥战役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在程务挺去世之后突厥大举进犯,吐蕃也乘机进攻,可谓是四面临敌,也正是在这统治期间,国土面积被不断侵占,造成了内忧外患的结果。
结束语: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程务挺的去世可谓是朝廷的一大损失。
纵观历史,凡是位高权重之人,无论是皇帝或是朝中大臣都会忌惮其势力,而皇帝也抱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心态将忠心大臣除之后快。
但历史既然已是历史,那我们就只能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2024-04-14 07:41:12
2024-04-14 07:38:57
2024-04-13 22:38:20
2024-04-13 22:36:05
2024-04-13 22:33:51
2024-04-13 22:31:36
2024-04-13 22:29:21
2024-04-13 22:27:06
2024-04-13 22:24:51
2024-04-13 22:22:37
2024-04-13 22:20:22
2024-04-13 22:18:07
2024-04-13 13:16:40
2024-04-13 13:14:25
2024-04-13 13:12:10
2024-04-13 13:09:56
2024-04-13 13:07:41
2024-04-13 13:05:26
2024-04-13 13:03:11
2024-04-13 13: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