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沾生活网 > 百态 > 正文

​神奇太宗明太宗的传奇一生

时间:2024-09-11 22:04

来源:随沾生活网

点击:

神奇太宗明太宗的传奇一生

【明太宗,是一个猛男,创下了辉煌功业,带领着大明这驾马车奔向了更高的成就,同时也不负“神奇”二字。】

【而要讲明太宗,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马上的汉子,漠北的征服者,越南(安南)的毁灭者,明仁宗的征北大将军,Forever Happy(永乐)年间的第一名将,黄羊美食家·Judy(朱棣)!】【明太宗,也是后来的明成祖,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就是Judy!】

【简单来说,朱棣,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获封燕王,就藩北平。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太祖朱元璋驾崩,太孙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朱棣于建文元年七月以“靖难”之名起兵,建文四年六月攻破南京,后登基,改元永乐,是为明太宗,永乐帝。】

【其实,朱棣起兵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

【首先,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洪武太子朱标的离世。】

【朱标,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长子,也是大明的太子。】神迹自顾自说着。

【纵观历史,朱标可以说是地位最稳固的一位太子,没有之一。】

【朱标出生时,父亲朱元璋正在率军攻打集庆(南京),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龙凤六年(1360年,至正二十年),便让宋濂等名儒为师授其经学,接受正规儒家教育。】

【等到龙凤十年(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在应天府自立为吴王,就立了朱标为世子。而朱元璋称帝后,也立刻立了朱标为太子。】

【而对于朱标的班底人选,可以说是和朱元璋共用同一套班底。朱元璋“选拔功勋道德老成者兼领东宫,辅导太子”。其中包括了左丞相李善长,右丞相徐达,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等人,同时不再与东宫外另设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战期间,由太子监国、方便各将军丞相辅佐。】

【同时,朱标与其兄弟们的关系也很好,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朱标去世前,还替秦王朱樉求过一次情,朱元璋才把朱樉放回封地。】

【只不过,这一切都敌不过命运的无情。】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巡视西安,回到京城(南京)后,便感染疾病,四月二十五日,因病去世,谥懿文太子。】

【而在他死后,大明这架马车的中枢,也开始了崩坏的道路。】

【在此之前,我们要知道,太子妃常氏已于洪武十一年薨逝,而东宫嫡长孙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夭折,朱元璋的发妻马皇后也于洪武十五年病逝。】

【在此情况下,朱元璋选择了立东宫次孙朱允炆为太孙,并为此掀起了朝堂大屠杀。此次朝堂的杀戮也是后来朱棣靖难成功的原因之一。】

【而后,朱允炆登基,年号建文,最关键的因素从这时开始出现。】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时已经二十一岁,具有了独立的能力,同时在其登基前,也受到了朱元璋共六年的教导。】

【但是,他的一部分行事让人怀疑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建文帝宽刑省狱,平反冤案,减轻赋税,但除此之外,他走向了复古的道路,竟然想要恢复井田制。这些之外,造成最大影响的则是他另一个举动:废藩。】

【没错,不是削藩,而是废藩。】

【建文帝对于他的好叔叔们警惕已久。】

【太祖朱元璋在世时,就曾与朱允炆谈及藩王。朱允炆坦诚了自己对于藩王的削弱之意,而那时,他提出的对策是“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其实对藩王警惕、削藩很正常,他的根基威望远弱于其父朱标,同时他的好叔叔们又都手掌一部分兵力。为了统治的安定,哪怕是藩王们,也都做好了被削藩的准备。】

【只不过,谁都没有想到,朱允炆一鸣惊人,直接废藩。】

【当年他说的多好啊,先讲道理、用礼法削弱藩王,不行就削减封地,还不行就动藩王的人,最后才是动兵。】

【当然,某种程度上看,朱允炆还是做到了他当年说的话。】

【燕王朱棣是建文帝的废除名单中排名靠后的藩王。在燕王之前,他已经废除了周王朱橚、湘王朱柏、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共五名藩王,而这些都没有走到动兵的地步。】

【而燕王朱棣之所以在名单中排名靠后,不是因为什么叔侄之情、也不是因为他的实力较弱,恰恰相反,朱棣才是建文帝眼中此次削藩的核心目标。】

【朱允炆把核心目标放到最后,这点让人不知道怎么评价。】

【而此时有人想问了,朱允炆身边的大臣呢?难道朱元璋一个好臣子都没有给朱允炆留吗?】

【当然不是。】

【朱允炆的政治核心三人组,就是朱元璋留给他的大臣。】

【一个是齐泰,洪武年间任兵部侍郎,“泰”这个名字是明太祖亲赐,还有“太祖奇之”的记载,建文帝登基后,便将其升为兵部尚书。】

【一个是黄子澄,洪武年间为太孙伴读,建文帝登基后成为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学士。】

【第三个则是方孝孺,明太祖对其的评价是:“此庄士,当老其才”(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当然,这种评价不能说是好还是不好。但是建文帝登基后,将其从汉中召回,任命为翰林院侍讲。虽然名义上是侍讲,但建文帝遇到什么事情都会咨询他的意见。】

【而削藩之意,便是由齐泰、黄子澄二人和朱允炆一起,拉开了最初的帷幕。】

【那么,他们是怎么商议的呢?】

【首先,是建文帝表露了自己的态度:他要削藩。】

【黄子澄知其意,便和齐泰开始商议削藩章程。】

【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为什么是黄子澄先了解建文帝的态度呢?】

【这就是朱允炆还是太孙时的事情了。当年,他就和黄子澄探询过对藩王的看法,而黄子澄给出的答复是:诸王的兵力不足为惧,都无法抵挡朝廷大军;况且西汉的七国也很强大,不也还是灭亡了吗?!】

【这里就体现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黄子澄如何能这么肯定呢?而建文帝也当真信了。】

【黄子澄是纯粹的儒生文人,不能说对用兵打仗一窍不通,但也八九不离十。一方面,在他的认知里,打仗或许就是简单的我比你强、我就会赢;一方面,当时的话未尝没有顺应朱允炆的原因在。】

【那么,打仗真的只是简简单单地看纸面上的实力就能决定输赢吗?当然不是!如果真的这么简单,那大家还打什么仗,直接把力量一对比,弱的那方认输就是了。】

【而关于西汉七国之乱的例子,七国是输了,可七国和西汉与藩王和大明能够完全一致的类比吗?也不能。】

【但,建文帝真的信了黄子澄,不止在这时,还在接下来拟定的削藩方案中。】

【我们之前提到过,燕王朱棣是建文帝此次削藩的核心目标。那该怎么处理这个目标呢?】

【齐泰和黄子澄提出了两种方案。齐泰认为应该先对燕王下手,尽快解决,以免后患。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对其他诸王(周、齐、湘、代、岷)下手,他们已有不法行为,师出有名。特别是诸王周王,周王与燕王同母,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

【建文帝最终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先解决其他藩王,再对燕王下手。】

【在这里我们提一点,就是史书中记载的户部侍郎卓敬密折建议徙燕王为南昌王并加以控制、而后建文帝召见其并说出“燕王,朕骨肉至亲”的事情。实际上,在卓敬回答了这句话后,建文帝的反应是没有回答。没有回答就是一定程度上的赞同。当然,他优柔寡断、注重名声的特点还是略有体现。】

【商量好了,建文帝就开始动手。】

【谁都没想到,他动手会这么快,在自己刚刚登基、朝堂大权都尚未完全掌握的情况下,在他祖父刚刚离世两月的时候。就是朱元璋估计都没有想到他的好孙子居然一刻都都等不及。】

【不过,说不定这就是建文帝的孝心所在呢,生怕朱元璋一个人孤单,思念子孙后代,作为好孙子不得替爷爷分忧~】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第一个倒霉鬼周王,被自己次子朱有爋检举揭发,被建文帝命李景隆押解入京,八月,流放云南蒙化。】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朱允炆又下诏逮捕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人。之后,建文元年四月,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建文元年六月,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建文元年四月,湘王朱柏无以自明,举家自焚而死,死后封国被撤除,恶谥曰戾。】

【这些例子,都让燕王朱棣日渐不安,逐渐萌生出起兵之意。】

【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开始了积蓄力量的过程。他招兵买马,招揽贤才。】

【朱棣身边有一个非常关键的人,那就是日后的黑衣宰相、道衍和尚姚广孝,明朝唯一被配享太庙的文官。他为朱棣出谋划策,还一力建议朱棣起兵靖难;同时,他还向朱棣举荐了术士袁珙。】

【在与二人商讨后,朱棣开始充实自己的卫队,招收健壮、勇猛和有特殊才能的人。】

【在这里我们要插播一下,明初藩王理论上可以有三个卫所,每个卫所一般在五千五百人左右,也就是说强势藩王基础兵力大约有两万人。而朱棣因为镇守北方,他的实际控制人数要超出这个数字。所以,也不怪建文帝视他为心腹大患。】

【这样的动静,时间久了自然瞒不过朱允炆。】

【对此,朱允炆下令调走了朱棣的卫队,又将北平的布政使、都指挥使、都指挥使司都换上了自己的人,并令其密切监视朱棣。同时,燕王府长史葛诚也成为了建文帝的内应。】

【不过,当时建文帝手中的力量远超朱棣,这也是建文帝不觉得自己会失败的原因。】

【建文元年三月,朱允炆命都督宋忠领兵三万驻守开平,都督耿瓛(耿炳文之子)在山海关练兵,徐凯在临清练兵,又调北平、永清二卫驻扎在彰德、顺德。】

【就这样,在朱棣的东南西北都形成了包围圈;同时,又将朱棣手中的力量全数调走。】

【这准备可以了吧?飞龙骑脸还怎么输?】【但是,朱允炆又把在京守丧、实际上就是作为人质的燕王世子兄弟三人都放回了北平。先是朱棣上书说自己患病请求儿子回来照看,而建文帝在征求多人意见后选择了放人。】

【在这里还要提到黄子澄,朱棣成功真该感谢他一份。别人劝放人都是于己有私,黄子澄却也劝了放人,理由居然是“麻痹燕王,以便到时趁机不备”。好家伙,你们削藩之意是个人都看出来了,还麻痹燕王,分明是给燕王一个天降大礼。】

【朱棣没有辜负朱允炆的愿望。在见到朱高炽三人回来后,他觉得这是天意站在他这一方,于是更加坚定了起兵的决心。】

【那么,在起兵前,燕王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知道,建文帝是派了很多人监视燕王的。而燕王朱棣的应对的方法就是——装疯。】【他在街上嬉笑呼叫,有时候抢夺他人的酒饭,时常胡言乱语,还有时候睡在泥土地上终日不醒。负责监视他的北平布政使张昺(bǐng)、都指挥使谢贵去王府看他时,还看到他在盛夏围着火炉打颤说“太冷了”。】

【装疯卖傻到这个程度,只是为了打消建文帝的疑心,为自己争取时间。】

【那么建文帝信了吗?他依旧有所怀疑。】

【于是,齐泰就逮捕了此时正好入京奏事的燕王护卫百户邓庸,审讯之下,邓庸供出了燕王准备举兵反叛的情况。就此,建文帝便密令北平布政使张昺等谋取燕王,并联络王府长史葛诚和指挥卢振作为内应。】

【此时是建文帝元年六月,紧张的气氛开始一步步被拉到最顶点。】

【这时,第一个二五仔,出现了!】

【当时,建文帝派去监视燕王朱棣的官员共有三名。除去我们之前讲到的在朱棣装疯卖傻时前去探望的张昺、谢贵之外,还有一个叫张信的人,他和谢贵共同掌管北平都指挥使司的大权。】

【关于他之所以转投燕王的原因,历史上并不清晰。】

【史书上记载的是,他自从和张昺一起同受谋取燕王的密旨后,就十分忧虑。于是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他的母亲大惊,并说自己听说北平有帝王气象,燕王当为天子。劝他不要轻举妄动。而就在他犹豫之时,建文帝再次密诏要逮捕燕王。张信见事情急迫,立刻去求见燕王,三次均被拒绝。最后他乘坐妇人车架直到府门,终于成功。到了王府内室,他行礼下拜,将一切都告诉了燕王。】

【朱棣从张信这里得到了消息,就找来和尚道衍正式谋划起兵。】

【此时,张昺等人也在做着准备。他们把麾下的卫所兵卒和屯田军士都部署到北平城中,同时派人飞马入京汇报局势。这时,第二个二五仔出现了~北平布政使司吏员李友偷到了奏章草稿,献给了燕王府。】

【所以,不要小瞧每一个小人物啊,有时候一个小人物偏偏就改变了局势。】

【得到消息,朱棣马上命令王府护卫张玉、朱能等人率领八百士卒保卫王府。】

【从这八百士卒开始,朱棣起兵了。】

【建文元年七月,建文帝下诏到北平,要求逮捕燕王府官员。】

【张昺、谢贵等人便率兵包围燕王府,急急要求燕王交出人来,并且向府内乱箭齐射。】

【朱棣就和道衍、朱能商量如何擒获张昺、谢贵。】

【初四,燕王宣称自己病好了,在东殿设宴,并将壮士埋伏在左右和端礼门以内,然后让宦官去把张昺、谢贵骗来王府。】

【在宴席上,端上几个瓜来。】

【朱棣一边用刀切瓜,一边骂道:“普通百姓家,兄弟宗族尚且互相关照;我身为天子亲属,却不能保全性命。天子这么对我,天下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于是将瓜摔在地上。】

【诶,摔瓜为号,伏兵顿时擒住了张昺、谢贵,并把葛诚、卢振一并抓住,随后几人被斩杀。】

【此时,张玉、朱能等人率兵夺取北平九门,都飞快夺下,朱棣就此掌握了北平。】

【要知道,朱棣作为燕王多年,对北平及附近自有一定影响力。更何况,他镇守北方,多年来数次率军作战,在军中威望很高。建文帝虽然把他的卫队调走,但现在在北平的兵马又有多少对他抱有好感?人数当真不算少。】

【在迅速控制了大本营的局面后,第二天,也就是七月初五,朱棣正式以“靖难”之名起兵,昭告天下。】

【此时,对他威胁最大的一股力量,就是先前建文帝布置在开平的三万兵马。】

【但是这三万兵马的主帅宋忠却没有选择趁着朱棣刚刚掌控北平、可能尚有漏洞的当下攻打北平,而是退守怀来,也彻底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此时,朱棣在北平,宋忠在怀来,马宣在蓟州,余瑱在居庸关。】

【接下来,就是一路势如破竹。】

【这里,第三个二五仔,出现了。】

【初六,朱棣令姚广孝、郭资辅佐世子朱高炽驻守北平,亲自率军直奔通州,指挥房胜以城归降。房胜原本就是朱棣的部下,两人多次一同征战蒙古,感情一直不错,于是,他在此时选择倒向朱棣。】

【这样,北平东边的门户不攻自破。】

【初八,张玉带兵前去攻打蓟州,蓟州守将马宣率众迎击,战败被擒,指挥毛遂以蓟州归降。】

【张玉攻下蓟州后,乘夜直奔遵化,他挑选精锐,在夜里四更时分登上城楼,开门而入,城内士卒这才发觉,遵化卫指挥蒋玉、密云卫指挥郑亨归降。】

【接下来,朱棣剑指怀来,而在怀来前,还有一个居庸关。】

【初十一,朱棣派指挥徐安、锺祥等人带兵突袭居庸关,俞瑱且守且战,未等来援兵,于是退往怀来,与宋忠合兵一处。】

【北面,就剩下宋忠的怀来了。】

【面对怀来三万兵马,朱棣只带了八千骑兵精锐,昼夜急行军,打了怀来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怀来的士气还是很高的。因为主将宋忠编造了一个虚假新闻:你们的家眷一家老小,都被燕王噶掉啦!所以我们要一起报仇!】

【但是,朱棣不知道从何处已经获知了宋忠这个谎言,可能是从某个我们未曾听闻的二五仔口中吧。】

【面对虚假新闻,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搬出真相!】

【于是,朱棣特意带上了怀化守军的家人,并让他们挥舞旗帜走在前方——看看!你家的人在这里!活的好好的,生龙活虎呢!】

【怀来守军一看,好哇,宋都督骗我们!加上这三万人中大多数原本就是朱棣的手下,于是,怀来守军飞快地投了,朱棣大获全胜。】

【宋忠、俞瑱等不肯投降者皆被斩杀,朱棣缴获了八千多匹马,补充了一下骑兵力量。】【十八日,永平府开城投降,归附燕王。】

【很快,第四个二五仔也出现了。】

【面对朱棣的势力发展,大宁的军队坐不住了。】

【二十二日,大宁都指挥卜万,同部下陈亨、刘真等率领十万(号称)大军从松亭关进攻遵化。卜万有勇有谋,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好部下陈亨早已暗中成为了燕王的人,想要将大宁军带进沟里。】

【为了解决卜万,朱棣使出一手离间计,陈亨趁机将卜万下狱,并上奏朱允炆,朱允炆不知实情,下诏抄了卜万家。】

【后来,陈亨联合了另外一些内奸突然间对刘真军营发起了袭击。刘真猝不及防,全军覆没,只身逃回了大宁,整个松亭关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落入了朱棣手里。】

【至此,朱棣于七月初六起兵,在二十天时间里,他不仅占领了北平全城,而且连续夺取了通州、蓟州、密云、遵化和怀来等军事重镇,在东、北、西三面筑起了屏障。】【建文帝有反应了吗?有了。】

【他派出了开国老将耿炳文,命其率师北伐。】

【不过,此时他正全心扑在文治上,将军事方面的事情都交给了齐泰、黄子澄裁决。】

【八月十二日,耿炳文带兵到达了真定。他让徐凯在河间,潘忠在鄚州,杨松带九千精兵在雄县。】

【朱棣探知消息后,亲自率兵到娄桑。当时正值八月十五中秋节,朱棣白天休整,半夜率兵趁夜偷袭雄县,在潘忠援兵到来前占领此地。】

【此时,朱棣做了一个判断:那就是,潘忠还不知道雄县已经失守,必定会派人救援!】

【那么,此时不埋伏一波,更待何时呢?】

【于是,朱棣就让自己的护卫谭渊带上一千多人埋伏到月漾桥下的水中,每个人拿上一束茭草,既可以隐蔽,又可以用来呼吸。】

【等到潘忠的援军走过桥后,伏兵刷拉从水中一跃而起,占据了桥梁,而对面是朱棣的兵马。两面夹击,潘忠、杨松被活捉。】

【主将被捉,那当然要趁此良机占据城池啊!】

【十七日,鄚州就被朱棣占领了。】

【占领鄚州后,朱棣与手下商量怎么对付耿炳文。张玉觉得,对方人数虽多,但都是刚刚聚集、内部混乱,正应该乘胜直捣真定。朱棣同意了。】

【哦~这个时候,一个小礼包,第五个二五仔出现了!】

【耿炳文的部将张保跑过来投降。他不仅投降,还带来了最新消息:耿炳文现在只有十三万人,而且分别驻扎在滹沱河南北两岸!】

【朱棣让张保回去,假装自己是逃出来的,并且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已经惨败,燕王现在正在磨刀霍霍向真定了。】

【耿炳文果然把南营调到了北岸。】

【二十五日,朱棣亲率数千骑兵绕道到达真定城西,攻破南军第二个营。】

【耿炳文果然出城对战,而张玉、谭渊、朱能等人奋力战斗,牵制住了耿炳文。此时,朱棣率领一支骑兵闪现到了耿炳文背后,前后夹攻,耿炳文大败,想退回城内。】

【但怎么可能?朱能率领三十人的敢死队,一直追到了滹沱河东。此时,耿炳文虽然还有数万人,但军心涣散,朱能大喊着冲向南军,对方就开始溃散,相互踩踏,有三千余人投降。】

【这一战,朱棣俘虏了顾成,随后顾成投诚,朱棣就把他送到了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

【耿炳文最终还是逃回了真定,闭门固守。燕军打了三天都没能攻破,便也退回了北平。】【接下来,一个人登场了!】

【他,是薛定谔的……】

【此人在后世中评价模棱两可。】

【有人认为他就是朱棣这一方最大的二五仔,有人则认为他不是二五仔,只是傻而已。不管怎么说,他参与了其中,主打就是一个陪伴。】

【他就是我们的曹国公,李景隆。】

【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建文帝开始有些担忧。】

【这时,我们的黄子澄同学站了出来,安慰他“胜败乃兵家常事”,并举荐了李景隆。虽然齐泰极力反对,但并没有什么用。】

【三十日,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建文帝亲自为他送行,接着又把耿炳文召回了京城。】

【这一系列操作,都让整个战场的进程变得更加丝滑。】

【九月十一日,李景隆到达了河间,此时他手下的兵力达到了五十万。这一驻扎就等到了十月二十一日。在此期间,朱棣用计夺取了松亭关(就是第四个二五仔),又夺取了大宁的兵马,他的兵力接近十万人。】

【十月二十一日,李景隆见北平守卫空虚(朱棣留了一万人),便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北平,一路守在郑家坝等待朱棣。】

【他觉得,自己这是绝妙的围点打援之法。】

【但问题是,朱棣真的没有料到吗?这又如何不是朱棣的“把包袱抛给敌人”、以北平为诱饵呢?】

【十一月初四,朱棣率兵返回北平。此时,天气十分寒冷,夜晚河水结冰。朱棣便趁夜渡河,直接几百了李景隆的先锋部队。】

【其实,在这里的李景隆部队早就出了问题。准确来说,是主帅出了问题:李景隆怕了。】

【他自从开始进攻北平,就命令士卒早晚都要戒严,持枪立于冰雪。这样一来,不少士卒冻死,剩下的人的肢体也受到了影响。这样一来,战斗力就打了折扣。】

【初五,燕军和李景隆在郑家坝会战,张玉等人直接把李景隆打到了北平城下,而城内守军也趁机而出。】

【没错,又是一次两面夹击,李景隆也不出意料地败了,他溃逃到德州。】

【建文元年就要过去了。】

【剩下的时间中,十二月二十四日,广昌开城投降燕王。】

【同时,燕王再次使出离间计,使建文帝削淮阴侯吴高爵位,贬谪广西。于是,辽东就剩下了无所作为的杨文。】

【时间来到了建文二年。】

【打一开年,燕军就势如破竹。】

【正月初一,蔚州投降;二月,保定投降;二月初二,燕军进攻大同。】

【四月二十四日,燕军和六十万南军与白沟河附近会战。此次战役中,朱棣几次遇险,同时又有大风刮断李景隆帅旗的奇景出现。】

【最终,李景隆战败,向南撤退,逃到德州,且所有辎重都被溃兵丢下。】

【二十七日,燕军进攻德州;五月初七,李景隆逃往济南;初九,燕军进攻济南,李景隆再次逃走。六十万大军被丢的一干二净。十月,朝廷召回李景隆。】

【与之相反的是,这一系列战斗中,燕军缴获了大量粮草物资,还补充了兵员。】

【从这方面来说,李景隆也不是主打陪伴了,他明明还是个运输大队长。】

【但朱棣也没有一路顺风顺水下去,他遭遇了一场大败。】

【九月,盛庸以平燕将军一职代替李景隆统兵,并再次占据了德州。】

【十月二十七日,朱棣奇袭沧州,活捉了徐凯,沧州也被攻破;十二月七日,又在滑口打败了盛庸麾下的大将孙霖。】

【时间来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朱棣和盛庸在东昌展开大战,他没预料到盛庸有大量火器,同时平安军也及时赶到,与盛庸一同将燕军合围。于是,燕军大败,战死数万,大将张玉也在此次战斗中战死。朱棣突破重围,方才没有遇险。】

【而回北平的路上也并不顺利。二十七日,燕军退到馆陶,吴杰、平安却从真定截住了退路。燕军一时前后失据,直到建文三年正月初五,才得以返回北平。】

【此次会战,朱棣几次身陷险境。这与他喜好冲锋在前、身先士卒的作战方式是分不开的。这种方式固然鼓舞了士气,但也对他自己造成了不小的风险。】

【建文三年二月十六日,朱棣再次率军南下。三月二十二日,在夹河与盛庸再次相遇。此次,谭渊战死。】

【第二天,两军再次展开战斗,起初各有胜负。后来突然刮起东北风,燕军乘风杀敌,盛庸损失数万,于是败走德州。】

【朱棣乘胜追击,用士兵分散取粮草的消息引诱平安、吴杰二人。随后,三月初九,两军会于藳城,十日展开了激战。此次战斗,燕军斩首六万余人,平安。吴杰逃回了真定。】

【这两次战役树立了燕军的赫赫威名,此后,不少城池纷纷主动投降,胜利的天平开始彻底倒向了朱棣。】

【但燕军的巨大短板也逐渐显露,那就是人少,人太少了!虽然燕军基本上是屡战屡胜,但由于人少,反而不能及时巩固胜利,往往是打完又离开,能够完全驻守的也只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

【面对现在的问题,朱棣决定直接南下,直取京师。】

【不少人都为他带来了消息:京师空虚,眼下正是好时机啊!这些人都是从京城过来的、被建文帝罢免的官员。】

【道衍和尚姚广孝也极力建议朱棣直取京师,并且不要在乎路上的城池。】

【十二月初二,朱棣再次率兵南下。这一次,便是直取京师,践祚称帝!】

【十二月十二日,燕军到达了蠡县。】

【朱棣于是派部将李远率领一支轻兵当做前哨,前去探路,又让朱能率领轻骑千人去往衡水。】

【朱棣再次南下的消息传到京师,朱允炆便敕令驸马都尉梅殷镇守淮安,招募淮南民兵,号称四十万人,以期扼制朱棣。】

【四年正月,朱允炆又派遣魏国公徐辉祖带上京师一部分部队前往山东增援。】

【李远带兵到了藁城,在此与德州守将葛进率领的一万多名马步兵交战,大败葛进,杀死四万多人。而到了衡水的朱能则遇上了平安,同样大败平安,还俘获了指挥贾荣。】

【于是,燕军直下馆陶。接着在十二日渡河后,一连攻克了东阿、东平、汶上和兖州的单县。】

【二十七日,燕军抵达了沛县,指挥王显见燕军到来,直接开门投降。】

【朱棣没有停下,他必须尽快。】

【但是,此时他的附近还有南军驻守,何福、平安、陈晖在济宁,盛庸在淮上,这显然对燕军是一个威胁。他需要让他们短期内无力威胁自己,因此,朱棣打算截断南军的粮草。】

【二月,朱棣派遣蒙古将领款台率领十二名骑兵前去侦查。他们到达邹县,发现了南军运量的三千人,于是款台带人直接飞驰冲进南军的营阵,大声喊道“燕王的大军到了!”这三千人顿时慌乱溃散。】

【二十一日,燕军攻打徐州,城内的兵卒出城后被打得大败,于是选择坚守不出。】

【但这还不够。为了让城内守军完全不敢攻击燕军、制造一个安全的后方,朱棣于是先埋下伏兵,又让人引诱城中士兵外出。多次后,城中士兵完全丧失了出城的勇气。】

【朱棣没有再管徐州,接着南下。】

【三月初一,燕军到达宿州。】

【十四日,平安率领步兵骑兵共四万人紧随燕军。燕军在淝河埋下伏兵,都指挥王真又想出了一个新方法,他把草塞进帛做的袋子中,让它像是一捆捆的丝帛。等到平安的军队过来后,他的士兵争相夺取袋子。燕军趁此机会杀出,但后续部队没有及时跟进,最后王真战死。】

【随后,朱棣亲自迎战,俘虏了平安的部将火尔灰。】

【随后,朱棣没有杀掉火尔灰,反而让他做了自己值夜的贴身护卫。】

【二十三日,朱棣派将领谭清袭击徐州的运粮通道,大获全胜。但在回程的时候却被南军包围,朱棣急忙支援。这里有一个人绽放光彩,就是前面的火尔灰。他被俘后反而受到了朱棣的信任,这让他大受感动,想要立功赎罪。于是就在此次战斗中,他作为贴身护卫,用自己的身体掩护朱棣,杀死了南军几十人,迫使南军逃走。】

【四月初二,燕军抵达睢水,准备架桥渡河。】

【初三,平安的军队赶到,与燕军争夺渡桥;同时,何福的军队也及时赶来,击败燕军,斩杀了燕军将领陈文。】

【在此,朱棣遇到了靖难以来最危险的一幕,也遇到了靖难之中最大的巧合。】

【斩杀陈文后,平安转战北坂,横枪直刺朱棣,差一点就刺中了。这可以说是朱棣在靖难战场上最为惊险的一幕。而燕军的蒙古将领王骐跃马冲入阵中,带朱棣逃脱。】

【此战南军夺下渡桥,士气大振,一扫先前的畏惧和低落。】

【至此,燕军驻扎桥北,南军驻扎桥南。朱棣此时再次打起了南军粮草的主意。】

【不得不说,朱棣在打粮草、绕背等方面都颇有天赋,纵观靖难,不是绕背、就是断粮草,有时两者兼有,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此次平安依旧没有料到朱棣的行动,但是先前从京师出发的徐辉祖此时恰好赶到,打了朱棣一个措手不及。从中午十二点打到晚上,最终南军获胜,燕军将领李斌战死。】

【而朱棣又一个危机出现了,这次是场下的最大危机。】

【南军打了胜仗士气高涨,燕军却是几次战败,这让一部分将领的内心开始动摇。同时,由于南方气候湿热,北方来的燕军士卒许多无法适应气候,生病者众多,这给一部分将领又带来了一击。】

【于是,这些将领开始犹豫要不要打下去了,但他们也不是想着直接撤兵,而是想稍作退却,找个合适的地方修养,伺机而动。】

【坦白讲,这样的想法不算错。但是朱棣此次南下,打的就是一个快速战、闪电战,一路上连路过的城池都不管,因为一旦慢了、退却了,等待朱棣的很可能就是另一个局面,比如朝廷大军的包围。毕竟这里离北平太远了。】

【朱棣坚决前进,又让所有将领就此事表态,想修整的在左边,不想的到右边。结果大部分人走到了左边。朱棣十分愤怒,而此时,朱能站了出来,用汉高祖刘邦举例:“当年汉高祖也是十战九败,最后不也取得了天下吗?况且现在敌人也十分疲惫,只要我们断了他们的粮道,就可以困住他们!”】

【同时,一个有利的条件出现:朱允炆把徐辉祖召回去了。因为京师传言燕军已经往北平撤退,朱允炆信以为真。】

【于是燕军重整旗鼓,打算接着向南。】

【二十五日,何福和平安合营,驻扎在灵璧,打算借助地势的沟壑打持久战。同时,平安还派出了步兵骑兵共六万来运送粮草。但这还是没能拦住打粮草小能手朱棣。】

【二十七日,朱棣率领精锐部队横向杀入粮草队伍中,将六万人截成两半;何福赶紧拉出了营中的所有人马赶往增援,杀了几千燕军打退了朱棣,却一脚踩入了朱高煦的伏兵中。加上朱棣杀了个回马枪,何福于是大败。】

【这样的战果导致的就是南军缺粮了。怎么办?没办法,找个有粮草的地方突围呗!】

【于是大家约定了突围暗号:三声炮响。】

【二十九日,燕军对灵璧驻军展开了正面进攻。打头的就是炮兵——连发三炮!】

【诶~巧了嘛这不是~】

【燕军三炮后,将领何福以为是己方的信号,于是夺门而逃。】

【一个主要将领跑了,南军士卒们自然也开始混乱,有的想抵抗,有的想跑路,顿时变成了一盘散沙,溃不成军。燕军趁机猛攻,打了一个大胜仗,俘虏了平安、陈晖、徐真等三十七个将领,还俘获了不少文臣。】

【与武将不同,朱棣把文臣都放了。】

【至于平安,燕军不少人对他都有些畏惧,见他被俘,高兴之余便要求杀掉他,朱棣却没有这么做,而是把他送回北平,平安于是投降了朱棣。】

【这一战彻底击溃了南军主力,此后燕军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同时,一千六百年前决定楚汉之争胜败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灵壁附近,这也是这一战中的巧合。】

【五月初一,朱允炆调动的辽东兵马在直沽被燕将宋贵等截击,全军溃败。】

【初七,燕军攻下泗州。初九,朱棣派朱能、邱福二人率数百人,悄悄渡河绕至盛庸身后,赶走盛庸,攻克盱眙。十一日,朱棣召集将领,商量下一步的动向。有人建议取淮安,有的则认为当走凤阳。】

【但朱棣哪个都没选,他的目光落在了扬州。】

【他对众人道:“凤阳城墙楼橹都还完好,淮安屯粮众多,都不容易攻下。不如直接取扬州,指向仪真,淮安和凤阳自然会受到震慑;而我耀兵长江,京师孤立无援,人心震动,必然会发生内变。”】

【于是燕军就此向扬州进发,十七日抵达天长,朱棣派人招抚扬州守将王礼。】

【王礼本就打算献城投降,于是便谋划起来。他的行为被想抵抗的监察御史王彬发现,将他关入牢中。但王礼还有同党,于是趁着王礼沐浴之时将他绑住,放出王礼,开门投降。】【这些都在一日之内发生。】

【十八日,燕军进入扬州。十九日,燕军抵达六合。】

【朱允炆见局势不妙,先是下令诏天下勤王,并派出朝中大臣去各地征兵;同时采取了方孝孺的建议派人去和朱棣讲和,以期拖延时间。】

【他派去找朱棣讲和的这个人选也比较有意思。】

【他从宗室里挑了一个和朱棣关系比较近的人:庆城郡主。她是朱棣的堂姐,但在洪武年间应当称为庆阳公主,建文帝继位后才把她降为了庆城郡主。】

【二十二日,庆城郡主到达燕军驻地,请求割地讲和,朱棣并不同意。】

【他还写了封回信,大概是说我要报我爹的仇,惩治黄子澄、齐泰这几个奸臣,然后我和我的好侄儿可以像成王周公的旧例一样,当然,要是不行,那我也没办法,只能让亲爱的兄弟姐妹们先移居到孝陵那边去,免得我破城的时候被吓到。】

【当然,会面的结果不止这些。庆城郡主还告诉了朱棣关于先前被削的几位藩王的现状。岷王流放漳州,代王囚禁于大同,周王和齐王则在京师,而这两人还是庶人身份,仍然处于关押状态。】

【六月初一,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盛庸守在江边,没让燕军过去。】

【恰好此时,朱高煦赶到,朱棣就给二儿子画了一个大饼:“好好干,世子身体不好!”听到这话,朱高煦于是带兵殊死搏斗,打败了盛庸,使其退守高资巷。】

【同时,朝廷派来支援的都督佥事陈瑄叛投朱棣,还带着从朝廷一同派来的水兵。】

【初二,朱棣祭长江。初三,燕军从瓜州这个地方渡过长江,打败了退守高资巷的盛庸。】

【这里离京师只有一步之遥。而朱棣依旧保持着足够的冷静。他没有依照众位将领们的话直取京师,而是先要保证自己军队的往来运输畅通。】

【初六,他率军抵达镇江,守将童俊开城投降。】

【初八,燕军驻扎龙潭。京师一时间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此时京师有二十万守军;城外,王叔英在广德募兵,姚善在苏州募兵,练子宁在杭州募兵,黄观在长江上游募兵。】

【但朱棣的速度太快了,建文帝没有想到他叔叔这么能打,也没想到自己的将领兵马败的这么快。他只剩了一个选择:尽可能坚守,等待募兵的大臣们带着勤王的兵马回来。】

【但朱棣会给他这个时间吗?当然不会。】

【而且,他也高估了他手下一部分人对他的信心和忠心,低估了朱棣的威慑力。】

【朱允炆命令徐辉祖分兵防御,让谷王朱橞、李景隆等人防守金川门。】

【而朱棣另一个小舅子徐增寿则一心想给朱棣当内应,此时打算投降,被御史魏冕、大理寺丞邹瑾等官员打了一顿,告到了建文帝那里,建文帝却没做什么。不过后来朱棣开始攻打京城后他还想当内应,被建文帝在左顺门刺死。】

【十三日,燕军开始逼近金川门。朱棣依旧谨慎,先派出了刘保等带着十几个骑兵去侦查,结果到了朝阳门发现朝廷什么准备也没有,赶紧回报。朱棣于是率军前进,而谷王朱橞、李景隆打开了城门迎接燕军。】

【终于,经过近四年的战斗,朱棣终于彻底获得了成功,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地方藩王。他进入了京城,也即将摘取那最大的果实——皇位。而永乐二十二年的统治,也即将拉开帷幕。】

【朱棣要怎么对待他的好侄子?朱允炆没有把选择权给他。在朱棣进京后,皇宫燃起大火,而建文帝就此不知所踪。其后数年,朱棣都又秘密派人查访其下落。】

【而建文帝的臣子们则迎来了一场大清洗。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自不必说,其他帮建文帝募兵的大臣、不愿意承认朱棣登基的大臣、仍旧奉建文帝为正统的大臣,有的选择自杀,有的被朱棣下狱处死。】

【在这里特别提一嘴的是方孝孺。】

【后世有一种说法是朱棣因方孝孺死不效忠、且于殿内与朱棣对峙,朱棣诛其十族。】

【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最早的诛十族记载出现在明朝中期江南文人祝枝山的《野记》一书中,而此书多记录民间杂文野史和鬼神故事。】

【明史、明实录、革除录都未曾记载。】

【而明神宗实录中,明神宗赦免了当年被方孝孺牵连的贬谪之人共一千四百零三人。如果当时被诛杀,又谈何赦免?】

【朱棣确实是杀掉了方孝孺,也杀掉了许多人,一说八百四十七人,一说八百七十三人,但这些人多是与提议削藩、反对靖难、不承认朱棣有直接关系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政敌,是方孝孺的同党,而非是朱棣的某种泄愤行为。】

【在方孝孺死后,他的尸身还是他的学生安葬的。】

【那么,方孝孺诛十族的说法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其实这种说法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有一定合理性,又有需求。】

【首先是合理性。】

【对于普通老百姓和底层儒生而言,一下子被杀了八百多人,还是十分震撼的,而这八百人是方孝孺的十族,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另一方面,这个说法初次出现是和因果报应结合在一起的,而社会上是很喜欢各种因果报应的故事的,人们一听,哎呀,更合理了!尤其是这故事还涉及到普通人最感兴趣的高高在上的皇室的秘闻,这也让人们更乐意听和传播这一说法。】

【接着是需求。】

【这里主要人员就不是市井百姓,而是儒家士大夫们。】

【一方面,在他们心里,方孝孺就是很冤,不管朱棣到底杀了多少人,他把方孝孺杀了就是不对的。方孝孺的行为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完美符合儒家的“忠义”,又符合他们理想中的面对皇权也要维护正义的形象。他们自然要为方孝孺说话。随着士大夫政治的兴起,方孝孺逐渐被平反,反过来又把方孝孺的故事变得更加丰富。】

【另一方面,是政治需要。士大夫们将方孝孺作为旗帜,进行政治宣传和政治斗争。】

【最后,就是明末,需要大臣们成为忠义之士,就用方孝孺做例子进行宣传。】

【那么,方孝孺究竟该作何评价?】

【他是一个忠臣。不论喜欢他的人还是不喜欢他的人,对于这个观点都基本赞同。他忠于建文帝,陪着建文帝到最后,也没有投降朱棣,确实实践了儒家理想中的忠君。】

【那他是个能臣吗?这一点未必。】

【他曾经写过一篇《深虑论》,被人推荐给管理员。而管理员的回答是:“他自己的命运怎么样?他自己的命运都虑不到,还谈什么深虑?”】

【当然,他的精神是值得尊重的,坚守人格,绝不屈服。】

【而以他拥有的博学知识,或许更适合做一个儒者、老师,教书育人。这或许也是朱元璋最初授予其汉中教授之职的原因。】

【说起能臣忠臣,就提一下明朝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人:于谦。】

【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进士。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战败被瓦刺俘虏,京城一片人心惶惶,甚至有人提出了南迁。】

【在这种情况下,于谦站了出来,驳回了南迁,说服所有人坚守京城,并力主让英宗之弟朱祁钰登基,稳固民心。在新帝登基后,他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京城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这一系列行为,可以说是为大明力挽狂澜。不说其他,只说南迁一事,如果真的南迁,怕是明朝就和南宋一般无二了。】

【而八年后,明英宗复辟,于谦最终被杀。】

【他是能臣吗?显而易见。他是忠臣吗?当然。只不过,他忠于的不是仅仅朱祁镇一个皇帝,而是这大明天下、芸芸百姓。】

【只不过这样的名臣,更需要一个有胸怀的君王。朱祁钰可以,但朱祁镇显然不行。最终也只能让人叹惋。】

【后续的处理还在继续,但朱棣终于要登基了。】

【七月初一,朱棣在京城南郊举行了祭祀天下的大祀,同时供奉明太祖的神位,并发布了天下大赦的诏书。此外,还把那些经受靖难战火的地方的赋税、徭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免除。这可以说是一个传统流程了,没什么特别的。】

【不过,他还是干了一件特别的事。】

【他发了一个命令:从今年六月以后年号依旧称呼为洪武年,时间就是三十五年,等到明年则是永乐元年。】

【嗯,他真的很努力,消除掉建文帝的印记,直接接上老爹的年号,那我就是理所当然的太宗啊!我就是大明的第二任皇帝,没有别人哦,没有!】

【九月,朱棣大封功臣。】

【邱福封为淇国公,朱能封为成国公,张武、顾成等十三人封为侯爵,徐祥等十一人封为伯爵。此外,战死的张玉被追封为荣国公。而张玉的儿子就是历经四朝,四征安南、三征蒙古的英国公张辅,他在这次封赏中被封为了信安伯。】

【此外,李景隆的曹国公爵位依旧在,朱棣没有进行什么改动。】

【他还把自己那几个倒霉兄弟的爵位恢复了。】

【为了更好地处理政务,朱棣命令侍读胡广、修撰杨荣、编修杨士奇、检讨金幼孜、胡俨一同在文渊阁值班,和解缙、黄淮一共七人一起参与机务,每天都在朱棣身边辅助他决定国家大事。】

【这也是日后的明朝内阁的雏形。】

【在这里多说几句。】

【关于明朝的内阁制度,实际上是文官制度的一部分,在永乐年间被建立并完善。】

【为什么出现了内阁这种制度?】

【我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并终其一生都由皇帝直接对接六部,虽然皇权集中了,但也更累了。

朱元璋007没问题,还很快乐,但朱棣不行,或者说,大部分的皇帝都不行。】

【于是,朱棣就设立了内阁,不过内阁的品级不高,只有五品,也只是一个顾问作用。朱棣用的很顺手,后来的皇帝也挺顺手,于是沿用了下来。】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逐渐变大,变成了中枢决策的机构,权力凌驾于六部之上,某种程度上也承担了丞相的一部分职能,强势的内阁首辅也约等于丞相。】

【不过,虽然堪比丞相,但并非能够完全等同于丞相。】

【为了对抗牵制内阁的权力,明朝皇帝推出了太监。在内廷中,设立了司礼监执掌“批红”权力。】

【批红也是朱棣所创,首先内阁大臣们对奏章提出建议,写在纸条上贴到奏章上,这叫做“票拟”,然后呈送给皇帝,皇帝用红字来批示,叫做“批红”。永乐年间,朱棣都是自己做批红的。】

【而到了后来,一方面为了牵制内阁,一方面减轻皇帝的负担,批红的职责就转移到了皇帝信任的司礼监太监手中。内阁要想执行自己的意见,就必须让司礼监进行批红通过。】

【而司礼监完全依附于皇帝存在,他们可以侧面影响皇帝,却不能直接对皇帝产生作用,不像唐朝后期那样可以废立皇帝。有明一朝,虽司礼监权力不断扩大,但始终受制于皇帝。】

【这样一来,皇帝就成功牵制了内阁,保证了皇帝的地位。】

【朱棣设立的另一个机构是东厂。】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设立了锦衣卫,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直到洪武二十年,朱元璋认为锦衣卫有滥用职权,依势作宠之态,就废除了锦衣卫。】

【朱棣登基后,重新启用了锦衣卫,但又觉得锦衣卫不够顺手,于是在永乐十八年八月,在京城东安门北面设立东厂,用宫内太监掌管东厂事务。】

【自此,宦官集团开始独立出来,之前提到的司礼监也是从此时开始独立,逐渐走上了权势的道路。】

【同时,为防范驻防军将专权,朱棣还派宦官赴外地监军,甚至委派宦官出任军职统军镇守。出使外国也因忧虑臣僚不忠而任用宦官。】

【这和内阁加起来,就形成了明朝两大力量体系,也是明朝的一大特色。】

【那就是内外对仗,十分工整。】

【明朝内廷、外廷的机构完全对称。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而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等。】

【这样既使得皇权得到保障,但也导致了两方的不断争斗。】

【朱棣还干了一件大事儿,一件改变明朝整个历史、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的大事儿。】

【那就是迁都。地点就是他当了多年大本营的北平,后来的顺天府、北京。】【其实朱棣迁都并不突兀。】

【明朝刚建立时,关于定都何处,太祖朱元璋和群臣们就有过长久的讨论,还曾想以应天府为南京,汴梁为北京,施行两京制,到后来才彻底将应天府定做京城。】

【但到了后来,朱元璋又想进行迁都,太子朱标去世前就是去长安、洛阳一带进行考察,随后才病逝的。至此,朱元璋对迁都一事不了了之。】

【朱棣登基后,又开始着手迁都一事。】

【永乐元年,朱棣以北平为北平府,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天子外出巡幸居止之处)。同时开始迁发人民以充实北平;这些人包括有各地流民、江南富户和山西商人等。】

【永乐四年,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

【永乐七年,朱棣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南京,证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永乐八年,亲征回师后,为了更好地进行物资运送,朱棣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永乐十三年完工,从此北平所需物资可以通过运河运输,花费更少。】

【永乐十五年,北平的紫禁城正式开始动工。】

【永乐十八年,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朱棣下诏正式迁都,原京城改为南京,仍设中央六部机构,用作留都。】

【那么,朱棣为什么要选择北平作为都城呢?】

【原因有很多,其一是北平作为他的大本营,洪武十三年他就藩,直到建文四年到南京,共二十多年的时间,他完全习惯这里,也完全掌控这里,而南京则绝非如此。】

【这一点我们不用多谈,其他几点则要说一下。】

【北京,古称幽州,也是燕云十六州的重要部分。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导致南方汉人直接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下以来,北京一带已有约430年不在汉族政权的控制之下;而宋朝靖康之耻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统治。】

【时间的力量是可怕的,数百年的分离,造就的不仅是北方和南方政权的分裂,还有文化和人心的分裂。】

【基辅罗斯在蒙古入侵中分裂,只200年时间就分裂成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三个民族;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黑山说同一种语言,就因为历史上受不同国家统治就分裂成三个民族;欧洲荷兰、瑞士和德国原本都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但短短几十年就称为独立民族;奥地利自认德意志人都无法和德国统一。】

【在元朝之前,宋和辽都认为自己是中华正统,宋认为自己是汉,辽也认为自己是汉人、南方的宋是南人;元朝统一后,更是出现了中华史上唯一的《宋史》《辽史》《金史》并列的情况。】

【而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南北方汉人、地域矛盾依旧没有消失。特别是南方的士人们,视北方、准确说除了江淮以外的地方,早就礼崩乐坏几百年了,早就是夷狄腥膻之地,不堪为伍。】

【一个例子。洪武三十年科举会试,录取51人,全部都是南方人,北方人一名未取,为历科所不见。北方举人联名上疏,状告考官刘三吾等人,朱元璋于是命人重新阅卷,但之后呈上来的北方卷子都水平极差、还有犯忌之语。朱元璋大怒,惩处考官后,又亲自策问,录取六十一人,均为北方人。】

【而朱棣迁都,强行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北方,是应对南北分裂的有力举措。】

【迁都后,北京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同时,伴随着迁都,他坚持推进洪武时期的移民政策。不仅在辽东河西扎下来几十万江浙沪一带的汉人军户和家属,而且从江淮大力移民到河北,彻底重整了河北人口结构。这次迁都极大地深化了中国南北一体化进程,避免了再度进入长期的南北朝大分裂。】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别的原因吗?】

【有,并且是两个问题,而朱棣通过迁都尽可能地将这两个问题一同解决了。】

【这两个问题就是藩王和守边。】

【明初,太祖朱元璋虽然打败了元朝,建立了统一的汉人政权,但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残余的北元势力在岭北行省,仍很活跃,时常南下侵扰,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

【对此,一方面为了保证明朝的北方安宁,一方面为保大明基业万年永续,朱元璋总结西周以来的历代统治经验,施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结合的统治体制,即设立官府管理百姓,分封藩王拱卫朝廷。】

【同时,效仿春秋战国诸雄侵夺夷狄土地,尊崇周室天子的做法,实行“诸王靖边”的策略,这样游牧民族就无法击破像秦、晋、赵、齐、燕这样的前线尊王攘夷诸侯来实现对中原的征服。

相反,岭北行省的游牧民族反而要时刻面对来自诸侯侵夺牧场领地的威胁。】

【他总共设立了十三个塞王(最初九位,后加至十三位),并推动塞王和北部卫所游牧化,以养出最好的战马和牛羊。】

【而塞王们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自秦、晋、燕、宁、辽等九位亲王逐渐成长起来, 他们被朱元璋选中,陆续就国于北防重镇,在不断地学习和实战中中逐渐挑起了戍边抗敌的重任。】

【洪武二十三年晋、燕两王北征获胜,朱元璋着手放权于晋王、燕王这些年长的皇子,让他们顶替功臣老将起担负边防重任,统军出征、巡边、筑城、屯田、练兵并选拔将领,这些战斗力强悍的塞王开始在北边防务体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朱棣登基后,必然会对藩王进行整顿。】

【但他本人也是塞王出身,在北疆二十余年,很清楚塞王对北方边防的作用。特别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当晋王病逝之后,燕王朱棣就成了明朝北部边防中最为重要的支柱。】

【因此,对于北方边防的情况、责任和压力,他是最清楚的人。】

【削藩可以,但不可以将北方边防一并带累!】

【那怎么办?派将领前往?当然不行。边塞重镇,控兵无数,一个搞不好,就会重现唐朝藩镇之乱。不管?更不行。变相削弱了边军战斗力,是想变成宋朝吗?】

【没办法,只能皇帝自己亲自上了!】

【皇帝亲自坐镇北疆,固然边防压力会骤然增大,但这不就没有边军被削弱的风险了吗?边军和中央军合二为一,保证了高战斗力,也避免了军队失控。】

【皇帝在这里,皇子皇孙在这里,皇陵在这里,朝廷重臣也在这里,没有人可以不对自己的安全重视,这不就皆大欢喜吗!】【当然,历史证明了,在这个理由上,他的选择是对的。】

【大明历史自朱元璋建国到结束,共计276年;自朱棣迁都后,北京作为首都224年。】

【这224年中,北京从未被攻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固若金汤。没有唐朝国都六陷、天子九逃,没有宋朝数个国都,皆为南逃而设。】

【直到最后,北京才随着明朝灭亡而被攻破,可这个攻破北京之人,也是南方农民义军,而非北方游牧民族。】【而自朱棣始,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传统便正式形成。】

【当然,朱棣选择迁都,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最终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自宋朝以来,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就变成了江淮之地。这片地方,生产粮食,又商业聚集,可谓是财赋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

【但江南繁华的同时,是南北方的巨大撕裂,是江南和江南以外地区的严重不平衡。】

【大明的疆域很大,北方大片地区,也是明朝疆域,却是穷苦一片,仅有的繁华,大概就是蒙汉交易的“马市”了。】

【朱棣迁都北平,就是要把明朝的经济中心,由偏南的南京,挪到方位更居中的北方,重新整合国家的经济布局,这样,国都的经济力量,就能辐射到更辽阔的北方,使整个大明的所有地区都能受益。】

【而北京所需的物资大都需要依靠漕运来从江南运往北方,因此,漕运日渐繁盛。而漕运的繁盛带动了运河沿线市镇的发展,如扬州、临清和沧州等,也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

【当然,迁都北京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自然环境比南京差,边防压力增大,等等等等,这些自不必提。】

【关键的一点是,中央朝廷对南方的掌控力度被削弱了。】

【朱棣最初的设想,其实就是收南方之财赋用于北方国防,以北驭南。这个设想很好,开始执行也没问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对南方的有效控制越来越弱;加上同时期南方乡党的逐渐崛起,掌握了南方越来越多的力量。最后的结果就是,朝廷开始收不到南方的税了。】

【举个例子。万历年间,经过二百年的发展,大明朝在册的耕地、人口居然比不上洪武年。又比如明朝盐税远低于宋、清,但盐价却高于宋、清,这部分钱又到了谁的手里?】

【明朝的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收不到税。但是,江南是不缺钱的,官员士绅群体也是不缺钱的。】

【收不到税,朝廷就没有钱,没有钱的关键后果,就是发不了军队的军饷。】

【说回朱棣。】

【在这些传统的事情之外,朱棣还进行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航海。】

【及海外邦,番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略者剿灭之,由是海清宁,番人仰赖者。】

【这句话说的便是永乐年间的官方航海活动,也就是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西洋航行的事件。】

【郑和,也就是三宝太监,据考证,应当是在明军攻打云南的战争中被抓,后成为太监入宫,随后跟随朱棣到了北平。而他崭露头角的时间和其他朱棣重视的太监们一样,都是在靖难之中。】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朱棣命正使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开始了他的下西洋之旅,也开始了明朝共计七次的下西洋之行。】

【明史记载,郑和的舰队共有各种船只240多艘,载船员28000人。】

【而这240多艘船共包含五种船只,其一是郑和乘坐的旗舰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可容纳舰员近千人,舰体广阔,可以行马;第二种是马船,运载战马和草料;第三是粮船,用于储藏粮食及日用品;第四是水船,用于储存淡水;第五种是大小战船,用于对外作战。】

【依靠着这五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能协同合作的船队,郑和在海洋上堪称是所向无敌。而大明的光辉也在这一次次航行中洒遍大洋南北。】

【第一次下西洋是永乐三年,途经占城、爪哇等国。在航行的终点古里,郑和赐其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树立石碑,“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永乐五年九月二日,郑和率船队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还是永乐五年,这次远航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到锡兰时,郑和船队向有关佛寺布施了金、银、丝绢、香油等。永乐七年二月初一,郑和、王景弘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记述了所施之物。永乐七年夏,郑和船队还朝。】

【第三次下西洋是在永乐七年九月。郑和从太仓刘家港启航,敕使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等国。永乐九年六月还朝。】

【第四次下西洋在永乐十年十一月,郑和带领船队首次绕过阿拉伯半岛,航行到了东非麻林迪(肯尼亚)。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回国。】

【永乐十四年十二月,郑和第五次出行,并护送各国使者归国,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朱棣命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这也是在永乐年间的最后一次出海。】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明太宗朱棣去世。】

【而在太孙朱瞻基登基后第五年,郑和迎来了他的最后一次航行,并在这次出行中去世。】【当然,郑和下西洋,并不仅仅是作为象征作用、或者只是单纯的使节。】

【他还承担着为大明在南洋布下一个个据点的责任。】

【比如,第三次出行时,已经对南洋局势基本了解的郑和,在斯里兰卡建立《布施锡兰山佛寺碑》。这个举动看起来是个纪念、示好,但实际上却是在打击当时当地的主要势力泰米尔人,帮助弱势的信奉佛教的僧伽罗尔人。】

【这样做,显然是有政治目的的,那就是在当地建立一个更加服从大明的藩属势力。】

【于是,在当地爆发武装冲突后,郑和带领部队冲入王宫,将国王带回了明朝,并将其关押直到死亡。而朱棣也顺势命令当地重新选出国王。】

【这样一来,僧伽罗尔人就此复国。】

【而这样的地方当然不止一个斯里兰卡。如,郑和带领军队除去了旧港的陈祖义,扶持施进卿成为了新统治者,并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南洋群岛上的最重要藩属——旧港宣慰司。】

【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官方的唯一一次出使西洋活动。郑和之后,再无他人。】

【停止下西洋的原因很多。】

【一方面,是财政的难以负担。】

【出使西洋并不是完全无利可图。第一次、第二次,郑和带领船队都带回了大量中原缺少的香料、珍宝,如胡椒等,这些金银财宝支撑朱棣进行了大量建设活动;但由于船队庞大,带回的香料等物数量过多,导致香料价格开始下降,及至后来,香料等的价格便使得出使西洋成了一个赔本的买卖。】

【另一个方面,是官僚和皇权的博弈。郑和出使西洋,带来的珍宝等大多是直入皇帝私库。大臣们分享不到出使的利益,反而有时要被损害利益,如当胡椒降价后,直接被当成了俸禄按原价发放。而倘若停止官方出行,而改为私人商贸,他们便可获取更多的利益。】

【朱棣之后的皇帝,大多并没有多少强烈的出海欲望,加之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所以日后官府出海一事不了了之。】

【那么私人出海呢?实际上,偷渡出海屡禁不绝,特别是大商人、沿海一带的富商巨贾们。】

【那官府开海禁呢?这其实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在皇帝打算正式开放海禁时,已经到了明朝中期,此时各个利益集团也已经有所成型。开放海禁,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尝试出海,这对于垄断出海贸易的顶尖商人、以及与他们利益相关的官员们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因此,虽然直到最后,海禁政策名存实亡,但正式彻底废除海禁的明旨从未下达。】

【其实,海外并不是只有一群“未曾开化”的蛮夷。相反,无数黄金都在海外。】

【虽然这些不是常规商贸所获得的一般物品,但正适合作为官方行动的目标。】

【比如,从金银角度,日本有石见银矿,足足开采了400多年,还有佐渡金山,一年可以生产黄金400千克,白银40吨,而一吨大约有两万六千多两,一千千克等于一吨。】

【往远一点,在郑和所到的麻林迪(肯尼亚)再往南,就是南非,那里除了无数金矿银矿,还有大量的铁矿煤矿,不少都是露天开采,难度极低。】

【从粮食角度,在南洋地区,气候温暖,能够支撑稻谷一年两熟至三熟,郑和船队到达的南洋以外的南部地区也是如此;而往东走,船队未曾到达的东边,跨过无尽的海洋,有一片大陆,上面生长的几种作物,一亩可有3000到5000斤的产量,且对土地环境适应性强。】

【至于海外贸易,在西方的大陆上,林立着许多国家。这些国家虽然体量没有中原大,但也足以提供不小的市场进行对中原商品的消费。】

【而不从海贸利益角度讲,而从国防角度讲,放弃海洋力量的发展,难道别的国家就不会发展了吗?任何高地,如果自己不去占领,总有人会去占领。而到那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结果又会如何?】

【当然,出海只是朱棣生涯的一部分。作为一个马上皇帝,占据他人生大部分的还是战争。】

【生于战火的他,一生也与战争密不可分。】

【在开始,我们就提到过,他与战争有关的多个称号:漠北的征服者,越南(安南)的毁灭者,征北大将军,永乐年间的第一名将……】

【而达成这些称号,除了因为他自身军事水平、明朝军队水平都很高外,与一种武器的使用也脱不开关系。】

【这种武器,就是让靖难中的朱棣也险遭不测的火器。】

【火器的诞生,第一个关键在于火药。】

【唐朝初期,孙思邈在炼丹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可行的火药配比公式,从此,火药、使用火药的武器开始登上战争舞台。】

【而及至宋元时期,火器的研究应用得到极大发展。各种药物成分有了较合理的定量配比,出现了最早的火炮、火枪、火箭、地雷、炸弹等火药武器。同时,火器也开始影响传统的作战方式。】

【明朝,火器迎来进一步发展。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朝就十分重视火器的发展。在明朝打天下的过程中,火器就发挥过不小的作用。】

【而到了朱棣登基后,由于他的军旅出身,对火器也十分重视。】

【永乐五年至永乐八年之间,朱棣在京师组建三大营,除了传统的步兵骑兵外,还单独有一大营与火器有关,也就是“神机营”。】

【神机营初创之时下辖五营,营下设司,每司约4000至5000人。永乐九年,获得了塞外优质马匹5000头,以此为基础扩编了神机营的马队,称五千下营。至此,神机营总兵力约7.5万。】

【而在这七万多人中,火器持有量可达四分之三。火器有神机枪和神机炮两种,炮利于守,枪利于战,再辅以刀盾手、长矛兵。】

【至此,世界首支专业火器部队成立,也开创了大规模、成建制使用火器的新的战争方式。】

【随着火器的发展,最终完全重塑了战争的形态。】

【在朱棣组建三大营之前,他先对安南挥出了第一刀。】

【早在朱元璋在世时,就曾经设下所谓“不征之国”的名额,其中包括了安南、朝鲜等15个国家。这个不征之国就是一般不要随意征讨的国家,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就是说你被老大认可啦,老老实实当藩属国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当然,没过多少年,朱棣就把安南给打了。】

【朱棣出兵安南,是有一个很正当的理由的。】

【这事儿还要说回建文帝在位时。】

【建文元年,内乱多年、逐渐式微的安南陈氏王朝走向了它的末路。国相黎季犛掌握大权、屠杀宗室,随后废陈少帝,自立为帝,改回祖姓“胡”,建立胡朝,并以虞舜的后代自居,将国号改为大虞。】

【随后,为了安抚大臣,他将皇位传给了陈氏公主所生之子胡汉苍,自己变成了太上皇,把握实际权力。】

【胡汉苍继位后,才向明朝上表,谎称陈氏子孙尽灭,而自己因为是陈家外甥,所以成为了国王,请求受封。】

【此时是永乐元年,朱棣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陈家外甥当然心有怀疑,便派人去调查情况。只不过,胡汉苍召集安南群臣联名上书,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当然,虽然胡家父子对明朝这个宗主国看起来谦恭无比,但实际上,他们可从来都不是什么内敛低调的人。】

【别人都说“王莽谦恭未篡时”,但胡季犛在篡位前,就已经对安南的朝堂宗室下了不止一次的狠手,因而安南国内对他的反对之声从未停息。】

【这就使得胡氏意图欺瞒明朝的计策未能持续太久。】

【永乐二年,陈氏遗臣入京求见,其后又有自称“陈氏子孙”的人来到京城,二人都控诉胡家篡位、要求恢复陈氏王朝。而当朱棣命令胡朝使臣与二人相见后,使臣具都“错愕下拜,有泣者”,证实了二人的身份。】

【胡氏见事已不可改,隐瞒无用,便更改措辞,要“迎归天平”。】

【可能是觉得此事不大,也可能是由于国内尚需缓和,朱棣并没有因为胡朝的作为而就此决定出兵,而是打算把陈氏子送回,令胡氏“重奉旧主,复归原位”。】

【永乐三年十二月,都督黄中领兵五千,护送陈氏子回归安南。】

【这本来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因为朱棣许诺胡氏“建尔大公,封之上郡”,就是说你们好好地尊奉你们的君主,我会给你们封大的郡邑,让你们当上公。】

【但是永乐四年三月,黄忠的队伍就在越南境内的支棱隘被胡军截击,陈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而后,陈天平被胡朝审讯,接着就“处凌迟罪”。】

【这叫什么?这叫啪啪地直接打朱棣的脸!打明朝的脸!】

【这朱棣能忍吗?当然不能!忍了我朱棣不就成了千年王八万年龟了吗?】

【永乐四年七月,明军正式开拔。】

【朱棣亲往龙江饯行,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兵号称八十万征讨安南——当然,这个八十万是安南方面说的,很有可能有所夸大。】

【靖难之中,朱允炆在不调动南北边防、内地重要卫所的情况夏,最高兵力是五十万人,而在靖难过后,朱棣更不可能短时间调动起五十万的人马,何况八十万。】

【七月出兵,明军在十二月就攻破了多邦城,紧接着就攻下了安南的东都升龙。】

【对此时的明军而言,安南胡氏已经是冢中枯骨,吾等必亲手擒之。】

【胡氏现在后悔了吗?有所后悔。】

【那当初又为何欺瞒明朝、截杀明军?因为胡氏认为自己有险可依——安南瘴疠横行、水网密布、地势复杂、且全民皆兵。

历史上倒在安南未能成功的皇帝数不胜数,元世祖忽必烈,宋太祖赵匡胤……而就算成功征伐,却也消耗甚大,如始皇帝嬴政、汉光武帝刘秀……】

【加上明朝方才内战结束,胡氏断定朱棣不会轻言动兵,就算动了,也难以奈何他们。】【朱棣早已知晓安南的情况,也从历史上吸取了足够教训。】

【他之所以命令明军七月开拔,就是为了避开炎热的夏季,天气转凉,安南的瘴气也会随之减弱。】

【同时,他给了朱能、张辅等将领三个指示。】

【一是要快,速战速决,决不可拖延。一旦时间过长,一方面是后勤粮草消耗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天气炎热后的瘴气加重,必将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的问题。】

【二是不要与安南百姓为敌,避免扩大战局。“安南皆朕赤子,惟父子首恶必诛,他胁从者皆释之”。

而张辅等人在遵照这条命令的同时,还利用此事瓦解了安南百姓的敌意——在打仗的同时,不断地发表檄文,写明胡氏父子的罪恶,并说明朝只是“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决不牵连他人。为了使更多人看到檄文,还把文章刻在木板上,顺水而下。】

【三是谨慎。朱棣要求明军“毋冒险肆行,毋贪利轻进”,并做足了后勤准备。】

【在朱棣的决策,张辅等将领的指挥,以及明军的英勇作战下,安南很快被攻克。】

【永乐五年正月,明军追安南兵至黄江,攻破其江中兵寨,后又连战木丸江、富良江获胜,五月,明军在奇罗海口俘黎季犛父子,胡朝灭亡。】

【随后,明朝因为陈氏子孙皆被胡氏杀戮殆尽、无人托付,无法复立陈家王朝,于是就在原安南一地设立交趾都指挥司、承宣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其化作郡县,由明朝直接管理。】

【但是打下安南,带给明朝的不只是一个藩属变郡的好处,带给安南的也不只是失去独立性这一个后果。】【带给明朝的一个好处,就是方便了郑和下西洋之行。】

【安南临海而居,地带狭长,内有多个良港,这对出使西洋的船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停靠点,既能休息,也能补充物资。】

【此外,安南变成交趾郡,由明朝直接管辖后,又是一处重要基地。】

【西洋的船队可以在这里及时与明朝互通消息,获得支持,以及后备力量。】

【这对于漂泊海上的船队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安心剂,也对附近其他国家有所威慑。】

【而在郑和成功建立南洋的多个明朝海上据点后,这些据点又可以与交趾郡相互联系,以交趾这一陆地基地为首,缓解了据点的消息不畅问题,也加大了这些据点动乱的难度。】

【但是,带给安南最大伤害的并非此事。】

【明朝从安南获取了大量人口,其中包含了稀缺的技术人员、知识人员。】

【在征讨安南的过程中,张辅等人斩首安南军队六万余人。】

【这个人数看起来平平无奇,与历史上种种大捷相比,简直是没有任何值得被提起的价值。】

【但对于安南则不同。当时,安南人口不过520万人左右,其中还有200万的土著人口,纯粹安南人也就是300万。】

【六万人被斩首,差不多就是安南人口的百分之一,这还是往少计算。】

【对于安南来说,光这一点就堪称是灭顶之灾。】

【当然,这和华夏王朝更替时的人口损失无法相比。】

【但这,还不是对安南打击最大的。】

【永乐五年六月,也就是刚刚打下安南时,朱棣给交趾总兵张辅下了一个选拔人才的命令。】

【他是这么说的:“怀才抱德、山林隐逸、明经能文、博学有才、贤良方正、孝弟力田、聪明正直、廉能干济、练达吏事、精通书算、明习兵法、武艺智谋、容貌魁伟、语言便利、膂力勇敢、阴阳术数、医药方脉之人,悉心访求,以礼送赴京擢用”。】

【瞧瞧,这样的人才要求,几乎把所有有一技之长、懂点知识的人都包括在内了。】

【张辅当然遵从命令。】

【他先是在交趾搜集了出色的工匠共计7700人,送到了京师,随后又送来了130人。这个数量别看没有上万,实际上相当之多。】

【自古以来,技术性人才就是比较少的。】

【明朝永乐年间,总人口大约6600多万,而整个明朝的匠户只有40万出头,实际上明朝朝廷可以常年使用的匠人大概只有23万左右。】

【按比例,明朝工匠和普通百姓的比例大约是1:200左右。】

【如果安南的比例也与明朝差不多,那么完全可以想象,明朝的这一行为给安南带来的打击。】

【事实上,这些工匠都为明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比如为了迁都而修建北京的皇宫,朱棣总共用了两万七千多名工匠,其中不少就是交趾工匠。】

【而除了工匠外,张辅随后又陆续搜集交趾全境饱学之士和各类技术人才近9000人送往京师。这9000人可不只是工匠,其中不少都是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对一个朝廷来说多重要?他们是维护朝廷统治的基石,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维护地方、教化百姓的人选。】

【而交趾又有多少“知识分子”?】

【还是以明朝为例,把秀才开始算作知识分子,整个明朝的秀才大约在百万人左右。从明朝成化到嘉靖的百年见,秀才一共有三十万人左右。均摊到每一年,同时存在的秀才大约也只有数万人,更不用说在其之上的举人。】

【从这里推算,交趾的知识分子,几乎被明军一扫而空。】

【何况,在此次张辅送人之后,在明朝的科举考试中,由于交趾由明朝直接管辖,剩余的交趾知识分子也纷纷参加科举考试,随后自然而然地加入了明朝。】

【除了知识分子,还有不少交趾人被俘后变成了太监,送往京城。】

【这些交趾人对明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营建北京城就不说了,司礼监内安南籍的太监就不在少数,他们都对大明忠心耿耿。】

【先前提到英宗被俘、也就是土木堡之变后,消息传到京城,交趾籍太监金安当时备受信重,他立即担任起沟通内外的职责,推动了朱祁钰登基一事,稳定了朝堂。】

【另一个交趾籍大太监兴安,在朝堂上翰林侍讲徐珵(徐有贞)提议南迁之时,站出来严词阻止,“这厮该死,敢如此妄言!若南迁,圣驾在口外,谁去迎回?祖宗山陵宫阙谁来守护?”并要求“敢言迁者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部分人南迁的打算。】

【同时,他还是举荐于谦的人之一。】

【而交趾籍的大臣也有不少,比如胡元澄,就是胡氏长子,时任安南左相。来到明朝后,因其在火器制造方面的技术,被任命督造兵使局铳箭、火药,最后累迁工部尚书,被明军誉为“火器之神”。】

【此外,在于谦守卫北京城一战中,交趾籍的士卒也作战勇猛。】

【当然,在此次征讨安南中,明朝获得的也不全是好消息。】

【相反,一个不小的噩耗就在此次出征中传来。】

【永乐四年十月,被朱棣任命为征夷将军、作为主帅出征安南的朱能,在到达龙州时病逝于军中,年仅37岁,堪称壮年骤亡。】

【而这对于本就顶尖将领储备稀少的朱棣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

【此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变动频频,虽然目前和明朝维持着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甚至愿为臣属的状态,但这样的情况谁知道能够持续到什么时候呢?】

【蒙古自从丧失了对中原的统治,逃到北方后,就开始了分裂的进程。】

【建文元年,蒙古分裂为西边的瓦剌,和东边的鞑靼。而这两方互相敌对,但也对中原都充满了觊觎。】

【建文二年,还在靖难中的朱棣就曾经写信给瓦剌和鞑靼的首领猛哥帖木儿、坤帖木儿,警告他们不要犯边。】

【朱棣登基后,永乐元年,瓦剌的首领变成了马哈木及他的盟友。永乐七年,暂时结束与鞑靼争斗的瓦剌马哈木向明朝表示恭顺之意,朱棣便封其为顺宁王,他的盟友太平为贤义王、把秃孛罗为安乐王。】

【同一年,朱棣还派使者前往鞑靼,与去年刚刚上位的鞑靼新首领本雅失里见面,传达和平之意。】【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本雅失里把明朝的使者斩杀了。】

【本来,鞑靼就一直在明朝旁边蹦跶,挑战着朱棣的耐心,结果现在,还一声不吭直接斩杀了明朝使者。一般来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何况现在并非两军交战之时!】

【朱棣决定出兵。】

【但他现在能够派遣的人不多,最高的靖难将领只剩下了邱福。】

【七月初三,朱棣命淇国公邱福为征虏大将军,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军,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统率精兵十万征讨本雅失里。】

【但正如本雅失里的行为让人预想不到,此次北征的结果也让朱棣大吃一惊。】

【八月十五,这个团圆的日子,邱福带着千余人轻敌冒进,在胪朐河大败,最终战死。明朝损失了千余兵卒,其中包括数十中低级将领,而此次北征的一公四侯全部战死。】

【消息传回,朱棣大怒。因为在出征前,他就屡次叮嘱邱福“言敌易取者,慎勿信之”,而邱福还是冒进了,显然是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同时,这次大败,又是对明朝威望的一次不小的打击。】

【这也不怪朱棣废除邱福的爵位,随后将他的家眷流放海南了。】

【朱棣无法再信任其他将领,“以诸将无足任者,遂决计亲征”。】

【为此,九月初七至十三,他任命武安侯郑亨、成安侯郭亮二人共同在开平整备守边。】

【永乐八年二月十日,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而户部尚书夏原吉辅佐皇太孙朱瞻基留守北京。】

【五月初一,明军再次来到胪朐河,此次朱棣将河改名为了饮马河。】

【初八,明军抓到了鞑靼骑兵,得知了本雅失里的方位,这才令大军渡过饮马河,贯彻了“稳扎稳打”的宗旨。】

【接下来该派轻骑去探知消息了。但朱棣依旧选择自己上。】

【他让王友驻营河上,金幼孜留守营地,自己带着轻骑兵和二十天的干粮,一路循着本雅失里的踪迹追到了鄂诺河,截住了正在逃跑的本雅失里。】

【他没有等援军,就带着手下的轻骑兵迎战本雅失里,最终获胜,本雅失里只能带着七个骑兵逃跑,抛下了所有的辎重武器、其他士兵。】

【有趣的是,鄂诺河其实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兴起之地。】

【但是本雅失里并不是唯一的目标。】

【其实他本来是的,但自从知道朱棣御驾亲征后,由于恐惧,他决定和太师阿鲁台一起往西逃跑,但阿鲁台不同意。结果,鞑靼就分裂了,本雅失里带着自己的人马一路西逃,阿鲁台带着自己的属下向东移动。】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想让另一个人替自己吸引火力,赌一把自己不会被追上。】

【但显然,这个想法没有成功。】

【朱棣在得知情况后,立刻返回饮马河,给明军定下了新的目标:阿鲁台。】

【六月初九,明军找到了阿鲁台的踪迹,此时阿鲁台部内部是降是打意见不统,但最终选择了向明军进攻。明军此时士气高昂,朱棣又亲率精锐,在阵中冲杀,阿鲁台大败,仓皇逃窜。】

【明军乘胜追击,追击的主力是神机营。此时,机营的火器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声震数十里”“虏怖慑”,彻底打散了阿鲁台等人的战斗欲望。】

【至此,第一次北征大获全胜,朱棣班师回朝。七月十七日,回到了北京。】

【对了,关于西逃的本雅失里,他一路逃到了瓦剌,本以为自己妹妹是马哈木的妻子,可以暂时收留他,没想到马哈木直接斩杀了他。】

【经过此次北征,明朝有力打击了原本较强的鞑靼势力,使得瓦剌和鞑靼变成了相对平衡的状态,为北方边疆争取来了数年的和平。】

【但马哈木是一个有着强大野心的人,随着瓦剌逐渐发展,他开始对草原上的局面产生了不满。】

【永乐十年,马哈木遣使明朝,请明朝出兵消灭阿鲁台,又“请加赏赉”、“请予军器”。】

【马哈木还拥立答里巴为蒙古大汗,借这个傀儡大汗的名义征讨鞑靼。蒙古自此开始出现两汗并立的情况。

但随着鞑靼逐渐衰弱,瓦剌越来越骄横,为了维持平衡,永乐十一年,明朝册封鞑靼阿鲁台为和宁王,开始拉拢鞑靼以牵制瓦剌。】

【永乐十一年,马哈木向明朝表示“甘肃、宁夏归附鞑靼,多其所亲,请给为部属”,向明朝索要甘肃宁夏,同时拥兵饮马河,声称袭击阿鲁台,实谋攻掠明边。】

【对此,朱棣觉得不能继续放任下去了,瓦剌也需要来一次敲打。】

【永乐十二年二月五日,朱棣举行了大阅兵,三月十七日,朱棣带着皇太孙朱瞻基一起,从北京出发,亲征瓦剌。】

【四月二十四日,明军到达屯云谷,原元朝镇南王孙孛罗不花等人前来投降。】

【六月初三,明军前锋遇到了瓦剌小股部

队,击退后回报朱棣。朱棣断定将会有主力军队来袭,命令明军做好准备。】

【初七,马哈木三路进攻,朱棣让神机营负责应对中路。“发神机铳炮,毙贼数百人”,使得马哈木中路动摇;随后神机营支援明军右路,凭借火器之利,“连发神机铳炮,寇死者无算”,此时,朱棣亲自率领铁甲骑兵疾驰冲杀,最终马哈木全线崩溃。】

【明军追击至图拉河,斩杀王子十几人,歼王子以下数千人,俘数十人,马哈木只能乘夜北遁。】

【第二次北征结束。此次北征,为明朝换来了十几年的边疆稳定。】

【永乐十四年,马哈木与鞑靼战后死亡,于是,鞑靼的阿鲁台又开始飘起来了。】

【永乐二十年,朱棣觉得还是要让人知道,自己是拿得动刀的,决定再次亲征,目标阿鲁台。】

【此时朱棣已经年过六旬,作战更倾向于稳扎稳打,而阿鲁台自从得知朱棣亲征,就吓破了胆,和以前一样跑了。不过,与第一次没经验不同,这次阿鲁台跑的十分利索,明军到来前就没了影子。】

【找不到阿鲁台,加上粮草压力,明军只能班师回朝,但由于近年来兀良哈(最东边的蒙古部分)也有些不安分,于是朱棣顺手打了一顿兀良哈,让其重新变得老实。】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第四次亲征北伐。】

【但意外发生了。】

【到了草原探知消息,朱棣等人才知道几个月前,阿鲁台就被瓦剌首领脱欢(马哈木之子)击败,不成气候,再无法对大明造成威胁。最终,朱棣班师回朝。】

【永乐二十二年,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朱棣还是选择再一次亲征。】

【这次还是因为阿鲁台,这个人实在太执着了,依旧在骚扰明朝边境。】

【但遗憾的是,此次亲征,依旧没有找到阿鲁台的踪迹,最终,在回朝的路上,到了榆木川,朱棣病逝于帐中。】

【一代帝王,至此落下帷幕。】

【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他终究是一代马上天子,战场才是他的归宿。】

【当然,朱棣这五次北征,除去前两次,后三次确实劳而无功,而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他的北征并非没有作用,他解决了明朝前期的蒙古问题,通过战争手段维持了蒙古各部的平衡,加剧了蒙古的分裂,使蒙古势力进一步衰弱,无力威胁明朝,保障了明朝北部边疆数十年的安宁,为接下来明朝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他不仅仅是朱元璋政策的继承者,更是一个有着自己风格的、不安于现状的开拓者。】

【明末思想家李贽曾经说过:我国家二百余年以来,休养生息,遂至于今。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这里他们看到的不是成祖,还是太宗)

【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谥号文,是为太宗文皇帝。】

【不过,朱棣最终驾崩于外,还是对明朝朝政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好在正统已立、朝政已明,并没有导致始皇帝那样的后果。】

【但说回来,朱棣有没有存在一些令后人遗憾不已的地方?】

【当然有。除去他征战的问题外,还有两个部分:】

【一是他对于太祖政策的态度,二是他的继承人问题。】

【在对待太祖政策的态度上,不知道是出于自己是靖难登基的原因,还是真心觉得自己老爹做得都很对,朱棣基本全盘执行了朱元璋留下来的各种政策。说起来是子承父道,太祖之法不可变,但实际上却并不太合适。】

【朱元璋的一部分政策实际上是不适合长期执行的,需要及时更改,但朱棣没有。不仅没有,还做出了一副“祖宗之法”的姿态,这使得后世有想更改的人就迫于种种压力无法实现。

毕竟,作为自己手中有军权、有名望的独揽大权的二代皇帝都没有更改,后来权力有所失落的皇帝就更没办法了。】

【而这些不合适的、需要进行改变的政策也为大明的衰亡出了一份力,甚至是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衰亡出了一份力,如严苛死板的户籍制度、永不降等的子孙分封、自以为善的贞节牌坊、对理学的过度尊崇等等。】

【至于继承人问题。】

【朱棣生前立了太子太孙,这二人并非愚钝之辈,继位后也兢兢业业,未有荒淫之举,共同创下了“仁宣之治”。】

【听起来很好对不对?】

【但治理与私德无碍,却不能避免他们眼光和政治立足点的问题。】

【朱棣驾崩后,太子朱高炽登基,没两天就想要把京城迁回南京,甚至公开称北京为“留都”,因为死的比较早才没有成功,他的完全是南方本位思想,缺乏大一统的眼光和格局,险些让朱棣留下的民族融合打了水漂。】

【太孙朱瞻基登基后,没过两年,就因为“国家多事”“百姓劳苦”这样的理由,废掉了朱棣登基以来所有的海洋探索和据点,连水师都逐渐荒废。】

【在陆地上,朱瞻基逐步停止了对奴儿干都司的经略,放弃了朱棣打下的安南,内撤开平,整个明朝全方位收缩。】

【这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一方面是边疆地区的不稳定,游牧民族屡屡冲击河套的后果可想而知,同时南方安南独立、其他地方的力量缺失使明朝边防难度一下加大;另一方面,这使得朱棣在位期间的向外之风,转变成了保守内向,再无向外扩张之志,而是在内醉生梦死、互相争斗,简直是再一次踏上了宋朝的老路。】

【当然,朱瞻基也未必没有想着扩大版图,也有可能他的缩边是暂时性政策,等到国内力量加强,就会一举出击。但,说什么都没有意义,因为他死的太早了,在他生前存留的政策也只剩下了缩边。】

【当然,正如故事的最后,总有转折,朱棣的故事也不例外。】

【他死后,庙号太宗,谥号文。但在后世,明朝并没有太宗皇帝。】

【为什么呢?那就要说到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了。】

【作为小宗入大宗的皇帝,他自然想把自己爹也放进太庙,可明朝太庙正殿只有九个牌位,此时已经满了。那怎么办呢?只能是移一个出去了。当然,这个不是朱棣,而是朱高炽。】

【而为了让自己小宗入大宗更加名正言顺、加强自己的权力,并且让自己移牌位的事情显得没什么问题,朱棣的庙号就被改成了成祖。】

【所以,朱棣最后的庙号是——明成祖。】

【还有一点,就是朱棣一生都没有去泰山封禅。】

【永乐十四年四月,礼部侍郎向朱棣进言,请他去泰山封禅,但朱棣拒绝了,原因是现在天下还不太平,民生不稳,不必封禅。】

【当然,这是否是真正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据推测,朱棣拒绝封禅,很有可能还是因为此时的泰山封禅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价值。虽然自秦始皇开始,泰山封禅就成了帝王的最高荣誉,但是自宋真宗也泰山封禅后,泰山仿佛一下子就没有了价值。】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92年故宫墙上惊现清朝宫女,老照片为证,仅出现5秒就神秘消失

​92年故宫墙上惊现清朝宫女,老照片为证,仅出现5秒就神秘消失

92年故宫墙上惊现清朝宫女,老照片为证,仅出现5秒就神秘消失 故宫,曾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时期中国的皇宫。自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它一直被视为中国最庄严的地方。然而,皇...

2024-09-11 09:00:10

​9款超酷的男童短发发型,还能再有范儿些么!

​9款超酷的男童短发发型,还能再有范儿些么!

9款超酷的男童短发发型,还能再有范儿些么! style1:四岁的小男孩,齐刘海的短直发波波头很是有乖巧感呢,整齐的刘海很是萌萌哒呢,而柔顺的短直发更是很有型呢,儿童的可爱感...

2024-09-11 08:58:03

​「院校解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院校解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院校解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说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家都知道是国内一所非常知名的高等学府,在财经界也是相当的有名,自成立以来,为国家和北京市培养了十八万优秀人才,...

2024-09-11 08:55:56

​"曝光骇人聊天记录:探寻老公与绿茶女同事背后的禁忌秘闻"

曝光骇人聊天记录:探寻老公与绿茶女同事背后的禁忌秘闻 聊天记录一直以来都是揭示人际关系真相的一种重要方式。当曝光老公和绿茶女同事的聊天记录时,我们得以一窥他们之间的...

2024-09-11 08:53:49

​云南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大地震-通海大地震

​云南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大地震-通海大地震

云南历史上鲜为人知的大地震-通海大地震 云南省,地处全球活动性最强的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边缘的东侧,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频繁、地震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云南历史上发...

2024-09-11 08:51:42

​蚂蚁花呗和借呗哪个利息高?看完你就知道了

​蚂蚁花呗和借呗哪个利息高?看完你就知道了

蚂蚁花呗和借呗哪个利息高?看完你就知道了 大家好,我是大飞哥,一个曾经负债几十万,之后痛定思痛努力赚钱还债的中年男人,跟着我,带你早日上岸! 之前在写一篇有关于利率...

2024-09-11 08:49:35

​刘太行刚结婚,就被刘伯承“赶出”家门,储藏室也不许他住

​刘太行刚结婚,就被刘伯承“赶出”家门,储藏室也不许他住

刘太行刚结婚,就被刘伯承“赶出”家门,储藏室也不许他住 刘太行,作为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家庭背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童年,与他的父亲的军旅生涯紧密相连。刘伯承,一个铁血...

2024-09-11 08:47:29

​很多人的阳光房都做错了,劝你别做玻璃顶

​很多人的阳光房都做错了,劝你别做玻璃顶

很多人的阳光房都做错了,劝你别做玻璃顶 如果你家正准备做阳光房,最好不要做成玻璃顶的,否则一到夏天你会发现在阳光房里面太热了。其实阳光房也并非一定全部要用玻璃,顶部...

2024-09-11 08:45:22

​车身广告贴与不贴,货拉拉司机陷入两难

车身广告贴与不贴,货拉拉司机陷入两难 文|王琰 编辑|王琰 根据媒体曝光,近日,多地货拉拉司机因为车身广告遭遇了交警处罚。然而不粘贴车身广告又会被公司处罚。这让他们面临...

2024-09-11 08:43:15

​80后女白领辞职回乡做农庄“少庄主”,网友:又想骗我回农村!

​80后女白领辞职回乡做农庄“少庄主”,网友:又想骗我回农村!

80后女白领辞职回乡做农庄“少庄主”,网友:又想骗我回农村! 最近,一个80后的女白领火了。主人公叫晓雨。晓雨辞掉年薪超过20万元的工作,回到怀柔老家帮助父母经营自家的农庄...

2024-09-11 08:41:08

​同是缺乏大赛经验,这支梦十三,能否效仿梦九呢?

​同是缺乏大赛经验,这支梦十三,能否效仿梦九呢?

同是缺乏大赛经验,这支梦十三,能否效仿梦九呢? 今年代表美国出战世锦赛的这支梦十三,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最星光暗淡的梦之队了。 从最初的选拔训练营到最终的12人大名单,有许...

2024-09-11 08:39:01

​石榴籽能吃吗,石榴籽怎么吃好

​石榴籽能吃吗,石榴籽怎么吃好

石榴籽能吃吗,石榴籽怎么吃好 石榴 是每年秋天会成熟上市的一种美味 水果 ,但多数人在 吃石榴 的时候都会去掉他的 果皮 ,取出 石榴籽 儿直接吸食它的 果汁 ,会把中间的石榴籽...

2024-09-11 08:36:55

​欧阳娜娜家有多壕?看到她和老家亲戚的合照就知道,网友:服气了

​欧阳娜娜家有多壕?看到她和老家亲戚的合照就知道,网友:服气了

欧阳娜娜家有多壕?看到她和老家亲戚的合照就知道,网友:服气了 一说到欧阳娜娜,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她是被无数人捧在心尖上的那个人,并且娜比出道这么多年,黑粉也很少,所...

2024-09-11 08:34:48

​农村里的那些纸扎祭品,你见过吗?

农村里的那些纸扎祭品,你见过吗? 老家在农村,封建迷信思想很严重,所以经常能听到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接下来讲述几件我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讲述这些故事之前,先讲一下...

2024-09-11 08:32:41

​刘雯解约后首现身,拍大片破“封杀”传闻,未修图的双腿吓到网友

​刘雯解约后首现身,拍大片破“封杀”传闻,未修图的双腿吓到网友

刘雯解约后首现身,拍大片破“封杀”传闻,未修图的双腿吓到网友 4月5日,有媒体拍到刘雯最新照片,这也是她解约彪马后首次现身 前段时间,众多明星都陷入到解约风波当中,以此...

2024-09-11 08:30:34

​历代春晚女主持,看没有你喜欢的

历代春晚女主持,看没有你喜欢的 2024年春晚将近,让我们来盘点一下历代春晚女主持,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1.倪萍曾多次主持过春节联欢晚会,从1990年到2004年,连续13年担任春晚的主...

2024-09-11 08:28:27

​8块高价奇石,最后一块1000万

8块高价奇石,最后一块1000万 如今奇石市场价如同房价一样价格急剧高涨,一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少则万元,贵的高达1000万元,让市民看了咂舌。这8张件奇石,2图农民大哥的一块奇石,...

2024-09-11 08:26:20

​一个湖南青年眼中的罗昌平

​一个湖南青年眼中的罗昌平

一个湖南青年眼中的罗昌平 罗昌平在朋友圈的最新动态。用“面壁七个月,瘦了十八斤”作为回顾、总结过去那段经历。 看了他的朋友圈动态。比较感慨。说实话,同为湖南人,对罗...

2024-09-11 08:24:13

​为何都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为何都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为何都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 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当兵,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军旅生涯带来的艰辛和风险。许多退役军人都表示,不当兵的年轻人将来会后悔一辈子。本文将...

2024-09-11 08:22:07

​沈腾举办婚礼 大姑子沈娜不满弟妹拒参加婚礼

​沈腾举办婚礼 大姑子沈娜不满弟妹拒参加婚礼

沈腾举办婚礼 大姑子沈娜不满弟妹拒参加婚礼 沈娜 到处宣传沈腾是他弟弟 她弟弟没出名时没见晒过 出名了天天晒弟弟 生怕别人不知道沈腾是他弟弟似的 一边利用自己弟弟的知名度赚...

2024-09-11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