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要来英国了,六个必去打卡的英国皇室宫殿
2024-10-21 06:03:19
亦幻亦真-评析《建军大业》「2」
历史还原
既然《建军大业》是“历史正剧”,是“献礼片”,那就不仅要忠于史实,而且要能经得起观众的“挑刺”。有些人觉得电影是艺术再现,而非记录片。编导在片中的“艺术加工”,都是无可指责的。然而任何历史正剧中的“艺术加工”,都应建立在不违背基本史实,且对影片气氛烘托、人物刻画和影片进程具有积极意义的基础上。否则的话,所谓的“历史正剧”与“抗日神剧”区别何在?实际上,《南昌起义》和《八月一日》中,亦有诸多艺术加工,但却毫无违和感。在这方面,《建军大业》不免有些相形见拙。
历史上的“四·一二”政变,其实发动于1927年4月11日晚间。反动势力“三管齐下”,一路由杜月笙出面,以喝茶为名,将上海总工会委员长汪寿华诱至新落成的杜公馆诱杀。一路由第26军第2师师长斯烈出面,以商谈要事为名,将周恩来及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副总指挥顾顺章诱至位于宝山路天主堂的第2师师部扣留。第三路由上海青红帮流氓组成。他们武装袭击上海总工会会所湖州会馆、工人纠察队总指挥处、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华商电车公司等处,制造流血事件,为第26军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制造借口。
其中,汪寿华一踏进杜公馆的门,就遭到群殴。杜月笙不过是在听到汪的惨叫后,才喊了句“不能做在我家里。否则,以后就没有客人敢上门了。”随后其党徒便将汪寿华塞进麻袋,运到枫林桥活埋。因此,《建军大业》中关于杜月笙对汪寿华惺惺相惜,拉拢不成才忍痛下杀手的桥段,纯属子虚乌有。这样的“艺术加工”,在为刽子手罩上“人性”的光环同时,何尝不是对革命烈士的侮辱?
在周恩来被扣的桥段中,周公被一群人用枪指着,却淡定地起身,从腰间拿出空枪套,告诉斯烈:“对朋友,我从来不设防。”结果给予斯烈极大的震憾。历史上,进入4月份,上海的政治形势已日趋紧张,新旧势力间摩擦不断。在混乱的局面下,掌握全局的周公赴“朋友”邀约,临行前会刻意解除自己的武装,以示真诚吗?历史事实是,周公一行刚到第2师师部,随行卫士便被对方缴了械。这种“艺术加工”非但不能衬托周公的真诚和大义凛然,而且还显得愚不可及。试问,如果周公真是这个样子,还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挽既倒于狂澜吗?
中共江浙区委书记罗亦农获悉周公遇险,一面急报党中央,一面找到第26军党代表赵舒。由赵舒出面与斯烈交涉,最终让周公脱险。这与影片中周恩来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让斯烈改变了主意相去甚远。这种“艺术加工”,突出的是周公的个人魅力,却将中共组织的力量及团队精神视若无物。而这种个人英雄主义,恰恰是中共历史上一贯反对的。
关于之后的反革命大屠杀,影片中描述是由停泊在黄埔江上的军舰开炮为号,而且第一炮就命中了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驻地——商务印书馆俱乐部。实际上,当时军舰是以升旗为号。商务印书馆被炸毁,还要等到4年零9个月之后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南边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举起了屠刀,北京的张作霖也抓捕了李大钊。不过,张作霖的北洋政府以“正统“自居,视已迁至武汉的“国民政府”为伪组织,断然不会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样,打电报给“叛军”总司令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置李大钊。历史上,倒是张作霖面临强大舆论压力时,蒋介石给张作霖发密电,敦促他尽快“斩草除根”的。
在此后的武装起义酝酿过程中,周公居然专程到长沙去听取毛泽东的意见,实在是太过离奇了。那时候,毛泽东只是名中央委员,到“八七会议”时才被选为政治局修补委员。不仅党内地位远不及周公,而且当时毛泽东的雄才大略还未找到真正的施展舞台,就更别提能折服党内的大多数了。因此这一“艺术加工”,太过“穿越”。
同样为了“政治正确”的,还有“八七会议”的桥段。影片中邓小平在会场上居然紧挨着毛泽东而坐,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当时的小平同志,党内职务是中共中央秘书,负责会务工作。按纪律,正式开会时,他是不能进入会议室的。
在筹备起义事宜时,影片中的周公,从上海来到武汉,便一头扎进军营串联,从头至尾似乎只有他一人在忙活。历史上,1927年7月初,中共中央为适应形势需要,将政治局缩小,推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李维汉、张国焘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代理中央政治局的职权。临时政治局党委会于7月中旬,决定了三件大事:确定采取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准备在湘、鄂、赣、粤4省举行秋收起义;召开中央会议,解决政治路线问题;在南浔发动正东征讨蒋的第二方面军部队起义。鉴于形势严峻,李立三、邓中夏、恽代英、彭湃、吴玉章、林伯渠、谭平山等人先后离开武汉到达九江,准备起义事宜。因此,南昌起义是集体决策,集体领导的。周恩来身为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自然对起义功不可没。但对其他人的贡献一概无视,亦是不符合史实。
影片中,南昌起义前夕,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赶到南昌阻止起义。谭平山居然公开提出干掉张国焘,而贺龙则直接将手枪顶在了张国焘的脑门上,于是张国焘惊恐不已,连称自己没来过南昌,不再反对起义。这究竟是在反映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革命政党在7月30日晨,在南昌女子职业学校内召开的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呢?还是在演绎黑社会开堂口火拼?这样的党内高级别会议,当时还不是党员的贺龙是断然没有可能参加的。真实的历史是,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等人虽然和张国焘发生了严重了意见对立,甚至周恩来还拍了桌子,但终归还是党内民主讨论,绝没有动刀动枪,杀机四伏。最后张国焘不再固执已见,也是基于党内“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非是被武力胁迫的。如此“艺术再现”,是对历史的亵渎。
影片末尾的重头戏,非三河坝战斗莫属。但实际上,真正导致起义部队全面失败的,是汤坑战役,影片完全本末倒置了。朱德以第9军副军长的身份,率第25师留守三河坝,是因为在向广东进军过程中,第25师一直落在后面,成为事实上的全军后卫。朱德的第9军只是个空架子,手底下并无战斗部队。当时他在党内、军内,尚无日后那般崇高的地位,大家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留守三河坝,他得和第25师师长周士第、师党代表李硕勋共同指挥。而在影片中,周士第和李硕勋仿佛人间蒸发了般,只见到朱德和第73团党代表陈毅、第75团3营营长蔡晴川、第73团3营7连连长林彪这样的团营连级军官在一起指挥。不知道周士第、李硕勋的后人们对此作何感想?
另外,在着墨不多的秋收起义描述中,毛泽东居然将起义总指挥卢德铭口头降级为师长,抢了余洒度的“饭碗”,这叫人情何以堪!秋收起义失利,毛泽东率部突围,卢德铭率部断后时牺牲。因为情况紧急,遗体被当地农民偷偷掩埋,直到解放后才挖掘出遗骨重新安葬。在当时那种情形下,毛泽东就算有心为卢德铭收尸,并主持火化仪式,也根本不具备客观条件。
2024-10-21 06:03:19
2024-10-21 06:01:16
2024-10-21 05:59:13
2024-10-21 05:57:10
2024-10-21 05:55:07
2024-10-21 05:53:04
2024-10-21 05:51:01
2024-10-21 05:48:58
2024-10-21 05:46:55
2024-10-21 05:44:52
2024-10-21 05:42:49
2024-10-21 05:40:46
2024-10-21 05:38:43
2024-10-21 05:36:40
2024-10-21 05:34:37
2024-10-21 05:32:34
2024-10-21 05:30:31
2024-10-21 05:28:28
2024-10-21 05:26:25
2024-10-21 05: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