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世界十大恐龙(恐龙世界大百科动物世界大百科)
2023-12-18 22:07:12
中国十大研发支出比例(我国研发支出现状)
本文目录一览:
1、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依据是多少? 2、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比例? 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多少 4、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我国研发投入何以再创新高 5、2022年中国研发支出占比多少
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的依据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即,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 =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 ÷ GDP。
这种计算方式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科技创新和发展方面的投入程度和力度,评价一个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是评估国家创新力和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我国的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已经超过了2.5%以上,处于快速上升的趋势,成为全球2、3、4线城市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
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扩展资料:
高新技术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三)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四)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img]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研发费支出占比是按三年合计发生的研发费总额与三年合计销售收入的占比来计算的。具体规定如下: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扩展资料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除了研发费用需要达到标准外,还需要以下条件同时满足: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2、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3、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6、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7、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国家统计局、科技部、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去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再创新高,达2.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4.6%。我国科技经费投入有什么亮点?经费投入还有多少提升空间?
高投入推动经济发展
“公报显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快、强度高、结构稳。”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所长玄兆辉说。
我国研发经费总量增长快,2011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2.2%,去年增速达14.6%。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投入增速尤其快,去年全国基础研究经费达1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对比2011年至2020年基础研究投入15.2%的年均增速,增幅较为突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经济体,研发投入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全球研发经费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研发投入强度(即研发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不仅反映一国对研发活动资金支持力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经济转型升级进程和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2年的1.91%提高到去年的2.44%。这一水平居发展中国家之首,高于欧盟平均水平(2.2%),略低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2.68%)。“2.44%的投入强度,排名世界第十三位,超过法国(2.35%)、英国(1.71%)等国。”玄兆辉认为,这表明我国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创新型国家的水平。
从活动主体看,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6.9%、13.3%和7.8%。去年企业研发经费规模超过2万亿元,已成为保障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主导力量。分产业部门看,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经费5684.6亿元,投入强度(研发经费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为2.71%,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研发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行业大类有5个,其经费投入占比为51.2%。5个研发投入过千亿元的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投入结构,有利于我国综合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的投入强度高,5个投入超千亿元行业都属于高技术和中高技术产业,从行业看研发投入结构也是稳定合理的。”玄兆辉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有效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技术预测与统计分析研究所研究员刘辉锋说。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快
公报反映,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浙江等6省份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研发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份较上年增加3个,达到11个,前3名为广东(4002.2亿元)、江苏(3438.6亿元)、北京(2629.3亿元),之后依次为浙江、山东、上海、四川、湖北、湖南、河南和安徽。
“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效果显著,国际科创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刘辉锋认为,广东、江苏、北京、浙江的投入超过2000亿元,从国际上看,这些地区的研发经费规模已接近或超过部分欧美发达国家。与上年相比,北京、上海、广东的研发经费增幅分别为13%、12.6%和15%,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际科创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此外,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河南等中西部省份的研发投入跻身“千亿省份”行列,投入增幅均在10%以上,有力支撑地方探索各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玄兆辉认为,从研发投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称。长江经济带表现亮眼,11个投入过千亿元的省份中,有7个属于长江经济带。广东在所有省份中投入最多,突破了4000亿元。
公报公布了国家财政科技支出情况。去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766.7亿元,比上年增加671.7亿元,增长6.7%。其中,中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794.9亿元,占全国财政科学技术支出的比重为35.2%;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6971.8亿元,占比为64.8%。
“地方财政科技支出规模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刘辉锋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已连续3年保持在万亿元以上,说明各级政府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视。而财政支出中,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的快速增长,表明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正加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基础研究应继续加强
展望未来,我国研发投入如何继续提质增效?研发投入还有多大提升空间?
“我国研发经费规模虽仅次于美国,但与美国的规模差距还比较大,需进一步扩大研发投入规模,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玄兆辉认为,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很大潜力。
研发投入不仅要继续扩大规模,还应进一步优化结构。公报显示,全国基础研究经费所占比重为6.5%,比上年提升0.49个百分点;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11.3%和82.3%。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例达6.5%,并连续3年稳定在6%之上。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规模国际排名第二位。说明我们越来越重视基础研究,研发投入结构持续优化。”刘辉锋说,美日欧的基础研究经费占比基本保持在12%至23%之间,中国要与之相当,仍需长时间积累和追赶,“未来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须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优化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大幅提高基础研究比例”。
“要鼓励更多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同时,政府部门继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吸纳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研发活动。”玄兆辉说,中国企业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占比仅为0.5%,相比之下,欧美国家的占比普遍在5%以上。我国企业基础研究经费长期在低位徘徊,如果不能优化调整研发经费投入结构,将不利于从源头上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2.44%。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支出占比达2.44%。占比意思指在总数中所占的比重,常用百分比表示。
2023-12-18 22:07:12
2023-12-18 10:08:23
2023-12-18 10:06:08
2023-12-18 10:03:53
2023-12-18 10:01:39
2023-12-18 09:59:24
2023-12-18 09:57:09
2023-12-18 09:54:54
2023-12-18 09:52:39
2023-12-18 09:50:24
2023-12-18 09:48:10
2023-12-17 22:00:40
2023-12-17 21:58:25
2023-12-17 21:56:10
2023-12-17 21:53:55
2023-12-17 21:51:40
2023-12-17 21:49:26
2023-12-17 21:47:11
2023-12-17 21:44:56
2023-12-17 21: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