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联金灭辽后 北宋为什么还被金国所灭
2024-04-13 03:44:40
向戌弭兵是怎么回事?晋楚两国为什么因此休战?
向戌,子姓,向氏,名戌,任左师,食邑在合,又称合左师。春秋时宋国大夫,第二次“弭兵”运动的发起人。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时期的向戌弭兵,简单来说,就是中原几大强国,为了争夺霸主国的宝座,混战了上百年的时间,最后谁也奈何不了谁。等到大家都打不下去的时候,这时候宋国有个叫向戌的官员,站出来发出号召,希望大家休战。
因为大家这是都已经打得筋疲力竭,再也打不下去了,所以接下来,各国都很给面子,纷纷来宋国前来参加会盟。在这场会盟上,最终形成了晋楚两国平分霸权,除齐秦两国之外,其他所有诸侯国都要向晋楚两国纳贡的局面。
这场会议之后,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原地区再无战事。此后整整四十年之前,除了东南的吴越两国开始频繁征战之外,中原核心诸国渐趋和平。直到四十年之后,随着吴国彻底崛起,晋国这才撕破了和平协议,再次联手吴国,重创楚国。不过,能够在纷乱的春秋时代,维持整整四十年的和平时光,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作为这次和平会谈的发起人,宋国官员向戎,自然可以凭借这项功绩,被永久载入史册。但如果回顾这场弭兵会盟的前因后果,我们就会发现:重要的其实根本不是向戌这个人,或者说不管是谁,随便换一个人发起倡议,一样能够起到这个作用。真正能够达成和平协议的关键因素在于,当时所有中原诸侯国,都已经彻底打累了,再也不想打了。
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得简单来说明一下,春秋时期中原诸国的争霸历史。
春秋初期,随着周王室彻底衰落,各大诸侯国纷纷开始崛起。在春秋初期的时候,秦、晋、齐、楚等国,以新兴大国的身份崛起,彻底走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再加上几个老牌强国,比如宋国以及郑国鲁国之流,共同组成了第一梯队。
相对第一梯队来说,其他诸侯国,基本上都算是比较弱的。因为错过了这个最初崛起的机会,所以接下来的整个春秋时代,等待他们的,只能是不断被其他大国兼并。至于周王室,不好意思,当时的周王室,已经衰落到连一个郑国都打不过的地步了。到了这个时候,自然没谁会再去管周王室的命令了。
第一梯队崛起之后,接下来首先脱颖而出的,是东方的齐国。齐国在齐桓公在位期间,首先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并且靠着这杆大旗,顺利扩张,成为了当时当之无愧的第一霸主国。相对当时的齐国来说,其他几个一流诸侯国,其实都要弱上一些。
见到齐国靠着称霸的方法,顺利壮大之后,接下来所有一流诸侯国,都打算延续齐桓公开辟的这条路,成为下一个霸主。在齐桓公活着的时候,大家或许还无法动摇齐国的霸主地位。但是等到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围绕着王位开始陷入内战,各国的机会就来了。
齐国失去霸主之位以后,接下来,各大强国纷纷开始竞争第一霸主国的宝座。当时参与这场竞争的,主要是宋、楚、晋、秦这四个国家。第一个回合,宋国对楚国,晋国对秦国。
宋国和楚国的对战当中,宋国虽然是老牌诸侯国,但在这个新时代已经落伍了,不管是打仗的方式,还是整体实力,都要落后于这个新的时代。所以,双方交手之后,几乎没过几个回合,宋国就败了,楚国完胜。
至于秦国和晋国这边,则要相对复杂。在春秋初期的时候,秦晋两国其实一直关系不错,再加上之前没有接壤,甚至有点攻守同盟的意思。但是随着秦国占领整个关中,晋国占据整个山西,晋国彻底堵死了秦国的东出道路,这时的秦晋两国,就注定不能再善了。
最开始的时候,秦国打算以和亲的方式,从晋国这边换取东出的通道,这也是‘秦晋之好’这个成语的由来。但后来,几次联姻之后,秦国发现,晋国虽然接受和亲,但是根本不给通道。这期间,秦国也想过动武,但结果却根本吃不下晋国。
所以,在这之后,秦国打算以和亲的方式,干预晋国内政,扶持新君上位,借此来打开通道。后来秦国扶持了一个晋国的流亡公子,回国继承了国君宝座,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但让秦国没想到的是,晋文公登基之后,依然不买账,根本不管之前承诺了什么。不过,晋文公也算聪明,并没有和秦国翻脸,而是忽悠秦国,让秦国去帮晋国打楚国。这样一来,秦国就能够从楚国那边,得到东出的道路,晋国也能压制楚国,两全其美。
在晋文公的忽悠下,接下来,秦国就开始试着进攻楚国,晋国也同时出兵。在秦晋两国的夹击之下,楚国自然不是对手,只能节节败退。就这样,晋国顺利称霸,晋文公也成了第二位春秋霸主。
但打着打着,秦国人就不愿意了。
因为在之前的战争当中,秦国虽然出力很多,也确实得到了一些地盘,但是却并没有得到东出的道路。非但出不去,反倒是彻底被晋国给堵死了。所以接下来,秦国就开始想着武力通关,趁着晋文公去世这段时间,强行靠军队从晋国的边境打过去,打出一个新局面。
但结果,晋国这边新即位的国君,也不是软柿子。人家直接下令,对秦军进行伏击,结果大败秦军。此后,秦国又试着进攻了几次,都是败多胜少。所以在这之后,秦国只能放弃东出,转而向西发展。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此后整个春秋时代,秦国几乎都被彻底堵死在关中地区,再也没能东出。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时代秦国的戏份,看起来并不算多的原因。另外,晋国除了堵死了秦国的东出道路之外,还对秦国进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封锁。这直接导致战国初期的时候,秦国在中原诸国眼里,已经成了西方的蛮夷。
随着秦国无法东出,齐国内耗严重,接下来,就是属于晋楚两国的争霸历史了。
作为春秋时期最强的两个大国,晋楚双方都拥有一堆小弟。不过,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晋国基本上都能压制楚国。在这期间,楚国除了楚庄王在位期间,扳回一局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处于下风。尤其是楚庄王去世之后,楚国曾经一度陷入内战状态。如此一来,楚庄王好不容易收服的那些小弟,自然就再次倒向了晋国。
与此同时,在晋楚两国的大战当中,其他诸侯国也都无法幸免于难。整个中原地区,除了齐国和秦国,因为国力比较强,能够暂时置身事外,其他所有诸侯国,都必须选择一方站队,否则就很容易会被当成墙头草,被晋楚双方同时围攻。
就这样,晋楚两个超级大国,打了五十多年之后,双方第一次打不动了。经过五十多年的混战之后,中原诸国被兼并了一大堆,剩下十多个虽然能够勉强存在,也是国力消耗严重。而当时晋国内部,因为内部卿大夫世家掌权的原因,也出现了内乱。楚国这边,则是因为被晋国连年袭扰,苦不堪言,双方都急需暂时休战。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第一次弭兵会盟开始了。
当时中原诸国当中,宋国虽然也在逐渐衰落,但毕竟是老牌强国。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经常还能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地位。所以接下来,宋国的执政华元,就发出号召,请求两国派代表前来议和。
所谓执政,可以理解成是后世的丞相。当时在中原诸国这边,就叫做执政,楚国则是叫令尹。而华元执政官发话之后,因为此时的晋楚两国,都需要一个台阶下,想要暂时休战,所以都来参加了这次会盟,并且最后达成了和约。
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弭兵会盟。
但是,第一次弭兵会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此时的晋楚两国,只是需要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并不是想要真正休战。所以,四年之后,当双方都缓过气来时,晋国就再次出手了。接下来,晋国直接在战场上压制了楚国。甚至就连楚国的国王,都在战场上被射瞎了眼睛。
此后,晋国又扶持楚国东边的吴国,希望吴国能够帮晋国牵制楚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春秋后期吴国开始逐渐崛起,成了新的大国。
如此,双方又打了几十年之后,再加上之前的五十多年,此时晋楚两国已经连续打了上百年的时间。在这上百年的混战当中,晋国两国彻底耗尽了国力,中原诸国更是苦不堪言。而且,晋国内部,士大夫家族开始崛起,晋国开始逐渐无力对外扩张。楚国那边,因为吴国的崛起,需要花大力气应付吴国,根本无法集中力量对付晋国。
所以,仗打到这个时候,晋楚两国终于想要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和平协议的事情了。不过,相比上一次来说,这次双方都是真心的。
随着晋楚两国都有了松口的意思,其他诸侯国自然也都乐疯了。连年混战,中原诸国早就不胜其烦,早就想议和了。如今晋楚两国主动表现出这个意思,大家自然乐于促成此事。所以,这个时候,之前举行过一次和平谈判的宋国,就再次站出来,表示自己愿意作为这次和平谈判的发起者。
不过,当年发起第一次弭兵会盟的宋国执政华元,此时已经去世了。此时的宋国执政,已经换上了一个叫向戌的人。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向戌再次发起号召,邀请各国前来举行会盟。
因为此时的中原诸国,包括晋国和楚国,都迫切想要议和。所以最后,不光晋国和楚国来参与了和谈,就连齐国和秦国,以及其他小国,也纷纷前来参与了会盟。经过一场剑拔弩张的和谈之后,最终,大家约定,共尊晋楚两国为霸主国,晋楚双方平分霸权。除了秦国和齐国之外,其他所有诸侯国,都要向晋楚两国朝贡。
而这场和谈之后,因为晋国需要解决内部士大夫家族的问题,而楚国则是需要应付吴国。所以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原地区再无战事,这也是整个春秋时代,中原地区最和平的一段时光。
直到四十年之后,因为吴国的连年袭扰,导致楚国衰落到一定程度,这时晋国才再次撕毁和约,联合其他诸侯国一起围攻楚国。如果不是秦国当时支援楚国,恐怕楚国这一次就要被灭国了。
纵观弭兵会盟的前因后果,我们不难发现,向戌之所以能够成功发起这场会盟,而且会盟之后,双方几十年不开战,根本就不是向戌的功劳。真正的原因在于,当时大家都打累了,所以才会借坡下驴,给宋国一个面子。
否则的话,以当时宋国的国力,如果单纯想要凭一个执政官的面子,来调停两大超级强国的战争,无疑是在自寻死路了。
至于向戌本人,除了在弭兵会盟这件事上,有所记载之外,基本上也没做过什么重要的事情。在整个春秋历史上,这个人除了发起了这次和谈会议的时候,还算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之外,其他时候,只能算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已。
2024-04-13 03:44:40
2024-04-13 03:42:25
2024-04-13 03:40:11
2024-04-13 03:37:56
2024-04-13 03:35:41
2024-04-12 10:45:46
2024-04-12 10:43:32
2024-04-12 10:41:17
2024-04-12 10:39:02
2024-04-12 10:36:47
2024-04-12 10:34:32
2024-04-12 10:32:17
2024-04-12 10:30:03
2024-04-12 10:27:48
2024-04-12 10:25:33
2024-04-10 19:55:54
2024-04-10 19:53:39
2024-04-10 19:51:24
2024-04-10 19:49:10
2024-04-10 19: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