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术石膏像背后的历史故事—阿格里巴(附素描教程)
2024-10-16 04:27:13
历史的馈赠-云霄阁
历史的馈赠·云霄阁
未见它之前,已经听说它的古老。那是一种怎样的老?是美人迟暮,光阴流逝,韶华不再,却添了看朝云听暮雨的平淡之心?还是明珠蒙灰,风吹雨打,红尘万丈,依然难掩那与生俱来的光华?
当我走近它的时候,横亘在我和它之间的是近五百年的岁月。五百年足够流淌成一条河,我在河的这一端,它在河的那一端。我一步一步向它靠近,脚下一层层漾开的是哪个朝代的涟漪?我终于来到它的前面,季节又是一个轮回。天蓝,草绿,花开,鸟飞,像看不完的画卷,它就站在这画中央。
历史这样记载它的青春岁月:云霄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于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系土木结构,呈迭式塔形,共七层,高二十多米。云霄阁是上杭县境内目前保存最好、年代最久远的古建筑。20世纪80年代初即列为上杭县文物保护单位。
既是慕名而来,当然要登临其上。和中国大多数的古建筑一样,云霄阁亦是土木结构。第一、二层为生土建筑,墙厚二尺,三层开始为圆柱顶立,木板为屏,开花板有五彩花纹,檐头八角翘鳖,葫芦屋顶,有木梯直通各层。土木相间,这是一种传统的建筑风格,它的好处是质朴、浑厚,沉静中透出空灵的禅意。人在里面,若饮酒,则窗外的花影可以助人们之兴;若弹琴,则木质的板壁可以让弦音更加柔和。
但是,土木结构的建筑,难与流年匹敌。那些著名的亭台楼阁,保存百年尚且不易,何况它们的建筑年代非唐即宋,在历史的烟雨中浸泡了千年。就像滕王阁,一次次被霜天画角下的铁骑践踏,一次次被暗夜秋风中的野火焚毁。
首建至今,滕王阁已经历了数十次的毁灭与兴建。云霄阁也不能幸免,明万历年间重修过,20世纪重修过。
这些年来,各地的名胜古迹都在恢复,这是民族复兴的特征。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人,若只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哪还有可能恢复名胜呢?乱世逃命,盛世建楼,这都是历史的必然。眼前的云霄阁,虽然不是当初的古迹,却是真的名胜。它不但是一座古阁,更是历史变迁的见证。想到这里,心里的遗憾便释然了。
一层层登去,最喜欢的是楼阁上的窗。窗简单至极,只是一个圆,没有精雕细刻的窗棂,没有巧夺天工的扇页。而这简单却又不简单,实在是匠心别具。楼阁既高,这窗当然宜往外面的远处看。从窗里看风景,窗与风景,风景与窗,互为细节。被阻隔的风景从窗进来,是洇晕而成的水彩画,给幽淡的楼阁添了活的颜色。窗把楼里的椽子、梁柱、地板都收入其中,像自己给自己照镜子,照到的是这一面的椽子、梁柱、地板,同时又把楼外的树色天光揽进怀抱。久立窗前,眺望荡青漾绿的中都景色,沐浴天地间流动的勃勃生机,一片静与美。
令人称奇的是置身楼外。无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看,云霄阁均向相反方向倾斜。因此,它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四百多年来无人能解其中之奥秘。相传建筑此阁时,有师徒俩,手艺高超。乡民择两地让他们比试手艺,一个在田背村由徒弟承建,一个在邻近的仙村村由师傅承建。两座楼阁同时开建,同时竣工,师傅建的阁高耸直立,徒弟建的却有点倾斜。据说徒弟为显示其工艺超人,有意少放了一个尖。所以如今我们观看云霄阁时,东看西斜,西看东斜,左看右斜,右看左斜。云霄阁在建筑史上,成就了一个奇观。
临别时刻回首,但见巨树相拥,碧水环绕,石桥虹卧,古宅比邻,中间是静默不语的云霄阁。云霄阁,这座饱经沧桑的楼阁,分明是明代的一册线装本,纸页间封存着岁月的印记,翻开时有陈年的气息扑面而来,当时的字迹却依然历历在目。
云霄阁的老,厚重,隽永,风拂去时光的尘埃,光泽还在,故事还在。
来源:上杭中都
2024-10-16 04:27:13
2024-10-16 04:24:58
2024-10-16 04:22:43
2024-10-16 04:20:29
2024-10-16 04:18:14
2024-10-16 04:15:59
2024-10-15 16:11:44
2024-10-15 16:09:29
2024-10-15 16:07:14
2024-10-15 16:05:00
2024-10-15 16:02:45
2024-10-15 16:00:30
2024-10-15 15:58:16
2024-10-15 15:56:01
2024-10-15 15:53:46
2024-10-15 15:51:32
2024-10-15 03:47:17
2024-10-15 03:45:02
2024-10-15 03:42:47
2024-10-15 03:40:33